黑格尔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284页(4411字)
【生卒】:1770—1831年
【介绍】:
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客观唯心主义者、辩证法大师。
他集由康德开始的德国哲学革命成果之大成,建立了西方哲学史上空前庞大的包含丰富辩证法内核的唯心主义体系,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理论前提。
1770年8月27日,黑格尔诞生于德国符腾堡公国首都斯图加特,父亲是税务局书记官。
1780年起在本市文科中学就读,受古典语文训练,喜文学、历史和数学等。1788年10月入图宾根神学院,学习哲学和神学。
他对哲学很感兴趣,而对正统神学反感。在学院里,与同学荷尔德林和谢林结下友谊,共同探讨古典文学和哲学着作。
他们热忱拥护当时爆发的法国大革命,积极宣传卢梭等人的自由平等思想,以后黑格尔对法国革命基本保持肯定的态度。1793年10月至1796年,黑格尔在瑞士伯尔尼一个贵族家里担任家庭教师,继续注视法国政局变化,关心革命前途,但反对雅各宾派的恐怖手段。
1797年末至1800年,在美茵河畔的法兰克福任家庭教师,与荷尔德林交往密切,开始研究古典政治经济学,并继续关心和研究伦理、宗教和历史等问题。1801年黑格尔来到当时德国哲学和文学中心的耶拿,开始了对他以后的人生道路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时期。他与谢林合作创办《哲学评论》杂志。同年8月,通过就职论文《关于行星轨道的哲学论文》的答辩,获讲课资格,讲授“逻辑学、形而上学和自然哲学”、“哲学史”等。
1804年成为耶拿矿物学会鉴定员和威斯特伐仑自然研究会正式会员。1805年获副教授职,潜心研究自己的哲学体系的建立问题,着手撰写他的重要着作《精神现象学》。
1807年3月迁居班堡,任《班堡报》编辑。同月,在班堡和维尔茨堡出版上述着作。
此后同谢林关系破裂。1808年因同情拿破仑而与当局发生纠葛,辞去编辑职务。
同年12月任纽伦堡南希特文科中学校长,并为全校不同级别学生讲授逻辑学、哲学百科、意识学、宗教学等。1812、1813和1816年先后出版了他的哲学名着《逻辑学》的“存在论”、“本质论”和“概念论”,系统地论述了他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1816年10月,黑格尔到德国最古老的海德堡大学任哲学教授,主讲“逻辑和形而上学”、“哲学史”、“法哲学”、“美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开始享有盛誉。他根据讲课提纲编辑成包括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部分的《哲学科学百科全书》,于1817年出版(1827年作较大修改增补后再版、1830年又作修改出第三版)。1818年黑格尔受普鲁士国王之命,任柏林大学教授。除继续讲授海德堡时期开设的课程外,又开设“宗教哲学”。
1821年出版《法哲学原理》。1822年被任命为大学评议会委员。
黑格尔学派逐渐形成。
1829年10月担任柏林大学校长兼任政府代表。
1831年被授予三级红鹰勋章。同年11月14日病逝于柏林。
黑格尔在图宾根、伯尔尼和法兰克福时期,受康德实践哲学、斯宾诺莎泛神论和卢梭政治思想以及友人荷尔德林的美的宗教、爱的理论的影响,认为宗教高于哲学,要求宗教同道德相适应、政教相分离,重视理性权威、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的思想。这个时期,是黑格尔的早期思想阶段。
在耶拿时期,黑格尔思想发生决定性转折,开始致力于自己思辨哲学体系的建立,他发表的第一篇哲学论文《费希特哲学体系和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异》(1801年),从谢林客观唯心主义出发,批判费希特哲学的主观性,但他接受费希特的主体能动性思想,不同意谢林的绝对同一说,主张主客体的辩证统一。黑格尔在耶拿的讲课和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中,还批判了康德、耶可比等人的思想,提出了哲学是以理性为最高原则的概念体系因而高于信仰的观点,并初步阐述了他的辩证法思想。
在纽伦堡、海德堡和柏林时期,黑格尔完成了他的哲学体系。
“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是他的《精神现象学》。
这部着作标志黑格尔思辨哲学的建立。它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思辨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如关于绝对精神的概念,关于真理是科学体系、过程和全体的思想,关于作为体系基本原则的“实体即主体”的理论,关于异化理论,关于否定性辩证法等。黑格尔认为精神现象学是关于意识的经验的科学,以意识各形态的形成发展的历史为对象。
意识的发展史分八个阶段:感性确定性、知觉、知性(以上三者也可概称为“意识”阶段)、自我意识、理性、精神、宗教和绝对知识(以上二者也可概称为“绝对精神”阶段)。黑格尔运用“异化”或“自我意识的异化”范畴,通过上述各阶段的发展,揭示了人的个体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两方面的历史辩证法。
黑格尔曾经把精神现象学看作是他的哲学体系的“导言”,在这部书中提示了他所设想的体系的轮廓。但在晚年放弃了这个看法,认为精神现象学是一门独立的自成体系的科学,不再是理性思辨的向导。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以绝对精神的辩证发展为对象和内容。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源和本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它的表现。
绝对精神按照正、反、合三段式发展,分为逻辑、自然和精神三个阶段。哲学体系就是对绝对精神由精神到自然又回到精神的自我发展过程的描述,因而包括三个部门: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
逻辑学是体系的核心或基础,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是逻辑学的应用。
逻辑学以纯粹理念或纯粹概念为对象。黑格尔通过一系列范畴推演,证明逻辑过程就是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是逻辑和历史统一的过程,也是主体和客体辩证统一的过程,即本体论、逻辑和认识论相统一的过程。
逻辑学包括三个部分:1.“存在论”。以范畴的直接性和理念的潜在性为特点。“存在”从“质”、“量”过渡到“度”。黑格尔在这里自觉地把质量互变作为辩证法的普通规律加以阐述。他认为,质与某物的存在具有同一性,量与存在不具有同一性。
质包含量,量的变化在一定限度不影响质,超过度就引起质变。量变是渐进过程,质变是飞跃。2.“本质论”。其特点是范畴的间接性或反思关系。
理念展开为相互关联、相互映证的范畴,包括“本质”、“现象”和“现实”三个层次。黑格尔通过本质自身从同一、差别到对立或矛盾的推演,批判了否认矛盾的形而上学,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他认为,矛盾是对立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于统一体。对立面的转化是旧矛盾的扬弃和新矛盾的产生。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他还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了本质与现象、内容和形式、可能和现实、偶然和必然、必然和自由等相对范畴的辩证关系。
3.“概念论”。其特点是直接和间接性的统一。概念从“主观概念”、“客体”发展到“理念”。在主观概念部分,黑格尔提出了他的辩证逻辑。
他认为,概念、判断、推理作为表达真理的具体概念是个别、特殊和普遍三者的辩证统一。在客体部分,黑格尔提出,目的性的实现是由于“理性的诡计”,目的不直接与对象发生关系,而是借助工具和手段来实现。
在理念部分,黑格尔论述了他的真理观和方法论。他认为,理念是主观和客观统一、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有机整体,即真理。
真理存在于对立面的统一之中,是全面的,具体的。真理是矛盾发展的过程。他还认为,绝对理念是全部逻辑发展的终点,但它与起点具有同一性。因而理念发展的方式是首尾相应的,即否定之否定的圆圈式的发展。
这种方式是内容,也是方法,是二者的统一,是在统一中把握对立,也是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自然哲学以理念在其外在化的形式(即自然)中的发展为对象。
自然是从理念外化而来的、对理念自身的否定,但理念却潜存于自然之中。自然自在地是一个活生生的整体,表现为由“力学”、“物理学”、“有机学”三个阶段组成的体系。
理念在自然这种外在感性形式下处于同自身不符合的状态,因而自然是一个未经解决的矛盾。理念必克服自然的外在性,返回到精神。
精神哲学以人类意识、社会生活为研究对象。它通过从“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到“绝对精神”三阶段的发展,揭示人类精神发展是逐步实现自由、达到绝对真理的过程。在“客观精神”部分,黑格尔论述了他的法哲学和历史哲学。他认为,道德是自由意志在个人内心中的自我实现,它把人格本身作为对象,体现为主体的自由,“内心的权利”,别人不能过问,更无法加以强制。
道德行为是动机与效果、目的和手段、善与恶的辩证统一。道德的扬弃就是伦理。伦理包括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即社会整体。国家是自由的现实化,全社会的利益集中于国家,但国家又必须保证个人自由的充分发展,而个人也只有在国家中才能获得真正自由。国家的发展构成世界历史。世界历史是世界精神由低级到高级的自我认识、自我解放的过程。英雄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表。在“绝对精神”阶段,黑格尔论述了他的美学或艺术哲学、宗教哲学、哲学观和哲学史。
他认为,感性直观形式是艺术的特征,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宗教以表象形式认识“绝对”,它在本质上是上帝的启示。哲学以概念的形式把握绝对,达到绝对的真理性的认识。
哲学史在本质上就是哲学。哲学以逻辑推演为方式,哲学史以历史经验为方式,在内容上两者都是理念的发展。
黑格尔哲学在客观唯心主义基础上达到了主体和客体、思维和存在的辩证统一,论证了理性权威和人的自由尊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高峰。
但黑格尔哲学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方法和保守的唯心主义体系之间的深刻矛盾,使他的辩证法不能达到真正科学的形态。
对待黑格尔哲学,一直存在不同的态度。
在黑格尔学派解体过程中,老年黑格尔派倾向于维护黑格尔哲学的保守方面,坚持哲学与宗教的同一性;青年黑格尔派开展对基督教的批判,并从宗教批判走向政治批判,形成了彼此不同的或相互对立的哲学观点。费尔巴哈脱离青年黑格尔派走上人本学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20世纪以来,在对待黑格尔辩证理性主义不同态度的直接间接影响下,形成了各种现代哲学流派。
黑格尔的主要着作除他自己生前出版的《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科学百科全书》和《法哲学原理》外,还有为后人整理出版的《实在哲学》、《美学讲演录》、《历史哲学讲演录》等。20世纪60年代后,联邦德国学者根据黑格尔手稿和学生笔记,重新整理出版了《耶拿体系草稿》、《法哲学和国家学说讲演录》、《哲学史讲演录》、《艺术哲学讲演录》、《宗教哲学讲演录》和《逻辑学讲演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