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432页(2601字)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
大约写于公元前374年。其中第一卷属于早期着作。作品采用对话体,主要发言人是苏格拉底,代表柏拉图本人。
参加对话的有波勒玛库斯、阿德曼图斯、史拉西马柯、吕西亚斯、欧绪得谟斯、格老康等。
《理想国》的中心内容是国家学说。作者从“正义”范畴的定义着手,探讨了国家和社会的起源、职能和政制问题,对他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提出了一幅由“哲学王”统治的理想国家的蓝图,在欧洲政治思想史上树立了一个里程碑。
在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雅典民主政制的弊端已充分暴露,目睹这些变化,作者站在保守的贵族立场批评奴隶主民主制,提出一个补苴罅漏的办法以挽救当时已陷入危机的希腊城邦奴隶制。他的理想国既不是纯粹的空想,也不是完全的独创。
而是吸取了前人在政治社会领域内的研究成果,研究了古希腊古典时期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以后提出来的最早的系统的国家学说,在政治学说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在写作《理想国》时,作者的哲学思想已臻于成熟。
他的哲学体系的基本内容——理念论、认识论、辩证法在对话中都有详细论述。此外,本篇还涉及伦理道德、文艺、教育、家庭、婚姻、优生等一系列问题,堪称古希腊社会的“百科全书”。
《理想国》的主题是讨论正义,原文共10卷。从逻辑结构来看,全书由序言和11个部分组成。序言交代了对话的故事背景,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批评智者史拉西马柯的正义观。传统的正义观认为,所谓正义就是每个人得到应得的报偿,亦即以善报友,以恶报敌。智者史拉西马柯则认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国家按照强者亦即统治者的利益制定法律,守法就是正义,违法就是不义。
苏格拉底指出,任何技艺都是为了谋求这种技艺所施对象的善,统治是一门技艺,因而统治者要考虑臣民们的利益,为臣民提供利益,并在统治过程中谋得自己的幸福和荣誉。
第二部分:人类社会的起源和构成。
正义的性质和起源应当放到城邦的起源和发展中去探讨。先研究城邦的正义,再研究个人的正义。
人们有多种物质需要,但无人能够自足。这些需要使人们聚居,交换劳动产品,最初的城邦就这样产生了。
正义与不义也随之产生。随着人们需要的增多,社会分工也就越来越细,也就出现了专门的统治者和保卫者。
应当根据自然禀赋来选择职业,准备担任统治者的人必须接受严格的教育。
第三部分:培养统治者的教育。苏格拉底指出,教育制度有两部分:心灵方面的教育和身体方面的训练。属于前者的有音乐和文字,要设立检查制度,监督艺术家,使他们在作品中只描写善和美,不得摹仿邪恶和淫荡,以确保年轻人在美好的环境中成长,培养爱美行善的品格。体育能使年轻人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也能改善心灵。
第四部分:城邦公民的等级和秩序。
应当选择最愿意为国家利益尽力的人担任统治者。城邦有三个等级:神用金子创造了统治者,用银子创造了武士,用铜和铁创造了农夫和匠人。这些等级一般说来是世代相传的,要保证国家的安定,就要维护神的纯洁性,统治者应当过简朴的生活,尽忠守责。
第五部分:国家的正义与个人的正义。
正义的国家应该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统治者具有智慧,武士具有勇敢,农夫和匠人具有节制。
当统治者、保卫者和生产者这些等级各做各的事而不互相干涉和替代时,国家便有了正义。
与此相仿,个人有理性、激情和欲望。
理性约束全体,激情辅助理性控制欲望。这三部分如果各司其职,这样的人就是正义的。
第六部分:妇女与家庭问题。妇女与男子只有身体上的差异,没有从事公共事务的品格方面的不同。
男女公民应受同样的教育,承担同样的义务,遵守同样的法律。婚姻和生育不是私人事务,而是社会问题。应由国家主持男女婚配,保证优生,禁止直系亲属婚配;要由国家选择专人抚养儿童。只有做到公妻共产,才能消除内部纷争,保证希腊的强盛。
第七部分:哲学家治国。只有哲学家当了国王,或者统治者认真研究哲学,“理想国”才能实现。真正的哲学家掌握统治权是国家实施正义的保证。许多人认为哲学家只注重学问,对国家无所裨益。
然而真正的哲学家学识深,善德完备,国家无他们的治理不能达到完善的地步。接着,作者用“日喻”“线喻”“穴喻”讲述了哲学家探求真理的艰辛。
第八部分:对统治者实施哲学教育。为了实现统治者的心灵转向,把统治者的注意力引向实在和真理,首先要进行算术、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天文学、谐音学这些数理学科的学习。
在此基础上学习辩证法,掌握把握事物本质(理念)的技能。辩证法位于一切科学之上,是一切科学的基石。
教育统治者要循序渐进。20岁开始学习各门科学,30岁至35岁学习辩证法,35岁以后出任公职,50岁以后再摆脱实际事务,从事哲学研究。
第九部分:批评不完善的政体。如果城邦各个等级混杂、私人侵占公共财产,统治者热衷于战争,理想政体就蜕变为虚荣政体。
在虚荣政体中,财产政权逐渐集中到少数人手中,两极分化,形成寡头政体。随着两极分化、贫富对立日益尖锐,贫民渴望革命,他们结党夺权,赶逐富人,建立民主政体,人人享有平等权力。然而由于事事处处讲平等,导致更为剧烈的社会纷争,邦主乘机攫取政权,建立个人独裁统治。这些政体都是不完善的,是人的品格蜕变的结果。
第十部分:艺术理论。艺术的本质在于摹仿。
画家和诗人都是摹仿者,应当把他们从理想国中驱赶出去。诗歌和戏剧逢迎人的情感,使人忽视正义和其它德行,所以也应驱出理想国。
第十一部分:灵魂不朽。人的灵魂是不朽的。
正义的人将受到报答,不义的人将受到惩罚,必须依天道而行,方能过安乐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