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学派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544页(502字)

亦称巴颓尼叶派,由Batin(意为“内在的”、“隐秘的”)一词而得名。

伊斯兰教中与表义学派相对立。逊尼派伊斯兰教神学家对诸如苏非派、伊斯玛仪派、卡尔特派等在教义上具有隐义的或神秘的解释的派别的贬称。

主张《古兰经》经文具有表义和隐义,前者由伊斯兰教法体现,后者则是宗教的真谛;因表面的(Zāhir)形式的掩蔽,经文内在的含义无法为常人知晓,唯有通过掌握经文隐秘的导师的秘传,人们方能揭去外在的帷幕,洞察经文的奥秘,故隐义高于表义。掌握其隐秘者,在阐释经文时,往往不受经文的通常意义的束缚,应用种种隐喻的方法,自然发挥,甚而引用外来思想(如新柏拉图主义的“流溢论”)来表述其学说;其传授的神秘主义内容包括安拉通过不同层次的流溢、流出精神的和物质的世界,灵魂的“下降”与“上升”,伊玛目职位的神性起源、马赫迪再世……等等;新入会者应盟誓守密,导师按7至9个等级秘传与其等级相称的知识。据称,波斯眼科医生阿布杜拉·伊本·买伊蒙(Abdullah ibn May-mūn,?-874年)、哈姆丹·卡尔马特(Hamdān Qarmat,?-899年)等为其奠基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