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599页(617字)

原词由希腊文的“人”和“的学说”两词组成。

在哲学领域,又译为“人学”,在广义上,与“人本主义”(Anthropologism)一词同义;在狭义上,专指某类哲学,如指19世纪费尔巴哈哲学或当代西方哲学中某些着重讨论人的问题的流派,在自然科学或医学领域,一般译为“人类学”。

在西方,人本学或人本主义思想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群智者和苏格拉底。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提出“人是什么”的问题,智者普罗泰戈拉最先留下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从此希腊哲学开始走上由着重研究自然转到以人为研究中心的人本学道路,开创了西方哲学人本主义思潮的先河。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许多哲学家和希波克拉底等医学家,都把人看做自然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在中世纪,人的研究被忽视。到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重新发现人和自然,人本学或人学思想表现为人文主义、人道主义等,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

从近代、现代到当代,人学或人本主义一直是贯穿哲学发展的基本线索之一。

人本学或人本主义的基本思想是,将人理解为自然界的最高产物和一部分,往往用自然科学的观点来解释人的普遍本质,但是要求把人看做世界的中心和根本,并由此出发来看待人的周围世界。参看“人学唯物主义”、“唯意志主义”、“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哲学人类学”等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