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城》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659页(634字)

帝国时期基督教神学家、哲学家圣奥古斯丁的历史哲学名着。

此书撰于410年西哥特人攻陷罗马城之后,旨在驳斥异教徒所谓罗马城陷落皆因罗马帝国背弃原有神灵而改信基督教的观点。约于413-426年成书。用拉丁文写成。全书共32卷,分上下两部。

前10卷论述罗马帝国的历史和宗教,反驳当时异教徒对基督教的责难。认为罗马帝国濒于灭亡是罗马人自己犯罪造孽、不信上帝所造成的,而不是基督教带来的。

后12卷是该书的重点。作者通过描述“上帝之城”和“尘世之城”的起源、区别、对立和发展,阐述他的社会和历史哲学思想。

作者认为,自从人类降世之后,上帝便创造了两座城:上帝之城和尘世之城。上帝所选择的得救的人构成上帝之城;上帝确定要毁灭的人形成尘世之城。上帝之城既指永恒的幸福的天国,又指由基督亲自设立的唯一正宗的《大公教会》;尘世之城既指地狱,又指人们现在生活的世界。这两座城在最后审判之前,是混合在一起的,审判之后就完全分开了。

书中把基督教会看作是上帝之城的体现,把世俗国家看作是尘世之城的体现。认为在世俗国家中,人们应服从世俗政权的统治,受法律和权威的约束。

但又认为,教会权力高于世俗权力,世俗权力最后终将覆灭,并逐步由教会权力所取代,人类的历史就是上帝之城战胜尘世之城的历史。

该书宣扬的这种教权至上的观点,为中世纪政教合一的封建神权国家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教会干涉世俗政权提供了思想武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