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布里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815页(746字)

【生卒】:1857—1914年

【介绍】:

全名毛拉纳·希布里·纳尼。

印度穆斯林着名学者、史学家、评论家、阿利伽运动领导人之一。生于阿扎姆伽,拉其普特后裔

其父为商人、地主兼律师。早年受家庭影响,学习经商,后去勒克瑙、兰普尔和拉合尔等地拜名师学习哲学、数学、文学和圣训等知识,当过商人、律师、农民和抄写员。1883年,任阿利伽学院阿拉伯语助理教授,成为赛义德爵士的战友,同时受到哈里和奥尔南德的影响,对现代歌研究和评论发生兴趣。1892年去埃及、土耳其等地游历,撰写出游记《埃及与俄国》,获土耳其苏丹颁发的荣誉勋章。

1893年,写出伊玛目·阿布·哈里发的传记《纳曼波》,次年被英国政府授与“学者的太阳”称号。1893-1898年在勒克瑙创办了学术中心,旨在促进宗教学术的发展,消除乌拉马之间的分歧,提高穆斯林的社会福利,并任该中心教员。1898-1905年,任该中心主席。1914年,在阿扎姆伽建立作家中心。一生写有大量评论和经院哲学着作,代表作有《先知传》(第一卷)、《安萨里》、《奥朗则布一瞥》、《言论集》、《经院哲学》、《希布里文集》及《毛拉纳·鲁米》等。宗教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言论集》和《经院哲学》两部着作中。

从宏观的哲学角度观察历史,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认为“宇宙万物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按照一定规律产生的”。明确指出“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产生于虚无。物质世界是永恒的,因为运动是物质固有的特征。

因此,运动也是永恒的”,从根本上否定了真主于虚无中创世说。主张善恶报应,认为同人的“肉体有感应系统一样,人的灵魂中也有这一系统。行善使灵魂得到宁静,做恶则使灵魂不安”。受赛义德爵士影响,赞成宗教和社会改革,但在某些观点上与前者有分歧。

上一篇:希波克拉底 下一篇:希尔信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