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820页(998字)

【生卒】:1864—1937年

【介绍】:

英国哲学家,实用主义在英国的着名代表人物。

1864年8月16日生于德国阿尔土纳附近的奥顿森,就读于腊格比公学和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先后执教于康奈尔大学、牛津大学基督圣体学院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1937年8月6日卒于加利福尼州洛杉矶。他的主要着作有《人本主义研究》(1907)、《实用逻辑》(1929)、《哲学家之间定要有分歧吗?及其他通俗哲学论文》(1934)等。

席勒在实用主义哲学家中的特殊地位是宣扬和维护詹姆士的实用主义,使之系统化、人本主义化。

他把自己的学说称为“人本主义”(Humanism),因为在他看来,“实用主义”这个名称对个人强调得还不够。

席勒认为,人格问题是哲学最根本的问题,哲学家之间分歧的根本原因是彼此不能理解对方的人格,并有意地掩盖自己的人格。人本主义强调人格在哲学中的中心地位,承袭并发挥了古希腊智者学派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公式,认为人不仅是世界万物的尺度,而且也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

人的经验构造人的世界,经验是主体的各种体验的总和,其中包括梦幻、错觉之类的东西。思维过程就是宇宙的过程。

席勒明确地否认客观世界的独立性,认为实在或事实决不是在人之外独立存在的,而是人造的,依赖于人的认识并与之相关联,依赖于生活并满足生活的需要。

“实在的”事实是借助于选择过程从第一实在中演化出来的,不止是客观的。人制造了对实在的兴趣及探索的对象,使一切知识人化,人改变了实在的认识者,从而制造了实在。所以,主观或真理的制造同时就是实在的制造。

在真理问题上,席勒认为,自称自己的断言是真理,这是人特有的习惯,因此便需要检验其断言之真假。检验的原则是把真理当作一种估价,根据其后果和价值来证明其真假。真理必须在证实过程中显示出自己的好处或用处,否则就不是真理。真理是人的真理,离不开人的努力和心理条件,真理是人制造出来的。

能成功地实现生活的目的的东西,便是方法论的或实践的真理,所以真理的产生就是效用的产生,二者是同一个过程。席勒甚至还明确地宣称,万物有生论或泛心论是人本主义的一种形式。

上一篇:习惯 下一篇: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