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验唯心论体系》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827页(1403字)

德国古典哲学家谢林的重要着作,是他的“先验哲学”的代表作。

出版于1800年。中文版于197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梁志学、石泉译。当时,谢林已从依附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发展到建立自己独立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先后发表了有关“自然哲学”、“先验哲学”的一些论着。

而在本书中,他的先验哲学达到了系统化。该书既有康德、费希特主观唯心论的痕迹,又有谢林独特的客观唯心主义“同一哲学”的内容,最后,还有着导向反理性主义的成分,因而是作者思想发展里程的真实记录。

该书由“导论”和正文等七章构成,其中“导论”和第一、二章是谢林对其“先验哲学”基本观念和基本原则的阐述;第三章是以康德、费希特主观唯心主义的精神论述其“理论哲学”的部分;第四、五、六章则是以其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论述其历史观、艺术观即“实践哲学”的部分;最后一章“整个体系概述”,指出了他的体系包括“理智直观”和“美感直观”两个顶点,又是“自我直观”的四个“级次”依次递进的过程。谢林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绝对同一”。

它“本身既然不能是主体、也不能是客体,更不能同时是这两者,而只能是绝对的同一性”。谢林认为提出“绝对同一”就克服了“自我”和“非我”的有限性,甚至超越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上。其实所谓“绝对同一”不过是客观唯心主义的精神实体罢了。谢林首先从“绝对”中推演出“原始对立”,他认为这是理智进行创造的过程。

之后,在“原始对立”的推动下,经过各个级次(阶段),上升到自我意识或理性,这是“自然哲学”的内容;而从“自我意识”开始,在“原始对立”推动下,经过各个级次(阶段)最后又达到“绝对同一”,这是“先验哲学”的内容。所以谢林是把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发展仅仅归结为“绝对”、“理智”的发展。虽然他所说的“绝对”这一无意识的精神本源提高到自觉的精神总体的过程是先验唯心主义的虚构,但在其中却包含了矛盾进展的辩证法思想。

谢林论述的矛盾发展,已大大超出费希特讲的“自我”与“非我”或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实践的对立统一,而扩展到整个自然界和社会历史方面,从而把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他认识到发展是由矛盾推动的,矛盾是运动的源泉,这个思想是十分深刻的,所以后来得到了黑格尔的继承和发挥。在对社会历史的阐述中,他一方面虚构了精神的有意识创造的神话,同时却猜测到历史的发展不是纯粹偶然的,而是有必然规律可循的,从而接近于把历史看成一种客观发展过程的观点。

他明确指出,在历史表面的动力之下隐藏着更深刻的原因,正是这种原因决定了历史进程,他称之为“隐藏的必然性对人类自由的干预”。关于艺术的哲学,最明显地暴露了谢林的反理性主义和思想退化。

他认为,作为他的体系的开端和终结的“绝对”是无法用概念表达的,理性在把握最高的实体时是无能为力的,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理智直观”。他认为“理智直观”在诉诸直接经验时就变成了“美感直观”,这是一个消弭一切矛盾的至圣境界;而只有少数艺术天才才能赋有“美感直观”,从而为当时盛行的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哲学的论证。

谢林的“先验哲学”是他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核心和精髓,这个体系是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结构是先验主义的,但也包含了一些有价值的辩证法因素。因此,《先验唯心主义体系》构成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的环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