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概念和函数概念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911页(710字)

奥地利哲学家赫在论到有关复合要素内部的依存性以及要素之间的依存性时,提出用函数概念代替因果概念。

马赫认为因果性来自万物有神的观念。由于自然事件只发生一次,是不再重复的,我们没有理由将A作为B的原因,将B作为A的结果,也无根据认为原因决定结果。因果概念是不能得到证实的。在《力学》中马赫说:“在自然界中,既没有原因,也没有结果”,“因果律的一切形式都是从主观意向产生的;对自然界来说,并没有必要去同这些形式相适应。

为了避免因果概念,应当用函数概念来代替,因为数学的函数仅仅表明两个变数的依存关系,并不说明在两个变数之间有因果关系;其次,在描述要素依存性的数学函数以内,时空的量值与一般数学的量值所起的作用相同,而不像因果概念中一定的时空方向和时间关系是不可缺少的。从实际上来说,马赫用函数概念代替因果概念,是因为因果性总是离不开物质性的,要想摆脱物质的“束缚”,把物理世界隶属于主观世界,就要用函数概念,这样才能得出下列结论:客观世界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在人们思想中存在着的数学公式。

马赫对因果概念的看法受休谟的影响,把对因果关系的形而上学解释同因果关系本身的特点混为一谈,从而否认因果概念的客观性。但在马赫主义者中也有人(如毕尔生)在这个问题上偏离休谟而接近康德,承认自然界中的因果性,但把它看作是人们把自己先天固有的关于因果性的知性形式加于自然事物之上的。无论是那种情况,马赫主义者都由此而走上不可知主义的道路。

上一篇:意志 下一篇: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