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982页(1266字)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晚期重要着作之一,其背景与《泰阿泰德》首尾相衔,写作年代与《泰阿泰德》基本相同,大约写于公元前367年。

对话的主要角色是一位爱利亚客人,代表柏拉图本人的观点,其他角色还有塞奥多罗、泰阿泰德等。

该篇的主题是论存在。

作者运用“两分法”给智者下了一串定义,严厉地批评了智者。他总结了苏格拉底以前各派哲学家有关存在问题的争论,划分了两个哲学阵营,喻之为“巨人与诸神的斗争”。

在此基础上,作者对中期理念论作了重要修正,提出了“通种论”,阐述理念范畴之间的联系和结合。对话的逻辑结构可分为以下4个部分:

(1)给智者下定义。

爱利亚客人提出的定义有:①智者是受雇于人,猎取富豪子弟的猎人;②智者是出售知识的商人;③智者是周游列邦,推销知识的零售商;④智者是出售自己制造的知识的人;⑤智者是为了赚钱而进行辩论的人;⑥智者是实施辩驳的人;⑦运用人的造像术,摹仿制造幻像,假装有知识但实际上并无知识,用言谈迫使对方自相矛盾的人就是智者。(前六个定义均在对话第一部分,第七个定义在整个对话的结尾处)这些定义表现了作者反对智者的鲜明立场。

(2)论存在。爱利亚客人指出,哲学家们关于“存在”的争论就像巨人与诸神之间的战争。有一派哲学家把存在等同于可见的有形的物体,否认看不见的无形物的存在,否认灵魂是无形体的;另一派哲学家则主张由无形体的理念构成的本质才是真正的存在,有形的物体则是生灭和运动。这两派的观点根本对立。

还有一些哲学家(“理念的朋友”)认为身体分有生灭,因而有变化,灵魂分有本质,因而灵魂不灭。实际上静止和运动对于存在来说都是必要的,存在如果没有运动,心灵就没有依附之处和作用对象,存在如果变动不居,心灵也无法存在和获得知识。

(3)理念之间的关系。理念就像字母一样,有些能结合,有些不能。

因此可以对理念按照种类进行划分。这是一门辩证法的技能。“存在”、“运动”、“静止”、“同”、“异”是五个最基本的种(“通种”)。它们是最高的共相,适用于可知世界而不适用于可感世界。

它们彼此分有、结合,处于矛盾进展的辩证运动中。

(4)思想与语言的关系:思想与语言是同一的。言语是通过嘴从心中发出的有声的流,思想则是内心无声的言语。语言由语句组成。

句子有真有假。真实的语句叙说真实的事情,虚假的语句把非存在当作存在来叙说,与实际情况不符。

语言有真假之分,思想、意见、幻象也有真假之分。

柏拉图在《智者》中推进了《巴门尼德》第二部分的思想,用范畴论取代了中期理念论,以此作为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探讨了对立的范畴的矛盾运动,实质上论述了概念辩证法的一些重要问题。

该篇是我们研究柏拉图晚期思想的必读材料。

上一篇:智讷 下一篇:智者学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