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流
书籍:世界文化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江西教育出版社《世界文化辞典》第37页(392字)
西方现代文学艺术广泛运用的一种艺术方法和思潮。1890年美国心理学家W.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一书中首先提出这个术语,认为意识不是片断的连续,而是不断流动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挑选意识流,构成自己的世界;客观的世界是不存在的。法国柏格森提出真实存在于意识流之中。弗洛依德认为,在人类文明进化的漫长过程中,总是压抑着和社会、道德规范相冲突的本能和欲望。但欲望并未因此消失,而成为潜意识,并常常以不同的形式重新控制人的行为。于是心理分析就成了文艺创作的内容,并把创作和梦及内心独白的叙述等同起来,形成对传统的现实主义的反叛。着名的作品有J.乔伊斯《尤利西斯》(1922)、施尼茨勒《古斯特尔中尉》(1901)、W.福克纳《喧嚣和狂怒》(1929)等,其他如电影、绘画等艺术形式中都有采用这种创作方法的,在全世界造成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