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64页(342字)

①爵位名。周代诸侯置上士、中士、下士等爵位,次于大夫。《周礼·秋官·司仪》:“凡诸伯子男之臣,以其国之爵相为客而相礼。”郑玄《注》:“爵,卿也,大夫也,士也。”②职官等级名。商、周时国君之下职官有卿、大夫、士三级。春秋时士多为卿、大夫家臣,亦常泛指天子、诸侯之臣。春秋末之后,渐成官吏中知识分子之通称。《·周颂·清庙》:“济济多士。”孔颖达《疏》:“济济之众士,谓朝庭之臣也。”③掌刑狱之官,即士师。《周礼·地官·大司徒》:“其附于刑者归于士。”郑司农《注》:“士谓主断刑之官。”④军士。《左传·宣公十二年》:“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纩。”⑤后世指智者、贤者,并泛指读书人,儒生,如士人、士子,为士农工商“四民”之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