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遗址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72页(373字)

在今陕西西安市北部首原上。唐代长安三大宫殿群之一,亦称“东内”(另有太极宫称“西内”,兴庆宫称“南内”),唐太宗贞观八年(634)为其父李渊消暑而建。初名永安宫,次年,李渊崩,遂改称大明宫,取《经·大明》“明明在下,赫赫在上”之意。唐高宗时又加修治,自龙朔三年(663)起,成为朝廷朝会之所。宫平面略呈梯形,合计周长7628米,33门,多为一道。正门(南门)名丹凤门,三个门道。正殿曰含元,含元之后曰宣政,宣政左右,有中书门下二省、弘文史二馆。另有别殿、亭、观等三十余所。防卫措施严密。《长安志》称大明宫“北据高原,南望爽垲(kǎi凯),每天晴日朗,望终南山如指掌,京城坊市街陌,俯视如在槛内”。唐末为朱温所坏,又被韩建拆毁。今遗址上尚可辨识一些宫殿台基及残存宫墙。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