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师道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127页(326字)

古代道教重要派别。五斗米道流传至江南后,教徒尊张陵为天师,故称天师道。北朝时,天师道分开南北二派。北方,北魏嵩山道士寇谦之自称太上老君授以天师之位,命其清理道教,于是对旧天师道进行改革,“除去三张(指张陵、张衡、张鲁)伪法”,以儒家“佐国扶命(民)”思想,制订乐章诵戒新法,着重礼拜修炼,颇得魏太武帝支持,称新天师道,即北天师道。南方,南朝宋庐山道士陆修静,得到宋明帝支持,“祖述三张,弘衍二葛(指葛玄、葛洪)”,整理三洞经书,吸收佛教思想和仪式,制订斋戒仪范,使道教科仪臻于完备,称南天师道。隋唐以后,南北天师道逐渐与上清、灵宝等教派合流,至元代形成正一道(亦作正乙道),与全真道为当时道教两大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