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堂制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215页(514字)

明、清两代国子监分班肄业制度。六堂名称: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为国子监内讲习之所,亦为学生肄业班次。明代,凡通四书而未通五经者,在正义、崇志、广业堂学习一年半以上,文理条畅者,升修道、诚心堂。再学一年半,经史兼通、文理俱优者,升率性堂。此时即可参加考试积分。考试之法,孟月试本经义一道;仲月试论一道,诏、诰、表、内科一道;季月试经史策一道,判语二条。每次考试,文理俱优者得一分,理优文劣者半分,差者无分。一年积八分为及格,给予出身。不及格者仍可留监肄业。清代因袭明制,国子监仍分六堂。学生分内、外班。内班每堂二十五名,共一百五十名,住国子监;外班每堂二十名,共一百二十名,各自散处。清高宗乾隆(1736—1795)初,改内班每堂三十名,内、外班共三百名。既而裁去外班一百二十名,拨内班二十四名为外班。参加内、外班学习,称为补班。要求补班者,赴国子监应试,称为考到。列一、二等者再试,称考验。贡生考列一、二等,监生考列一等,方许补班肄业。内班生愿投亲住宿,以及满、蒙、汉军恩监生学习翻译或骑射,不能竟月在学者,改外班。内班生旷大课一次,无故离学至三次以上,降到外班。

上一篇:六曹 下一篇:六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