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270页(326字)

我国古代铲形铜铸币。由殷周之际作为等价交换物之铲形农具镈(布)发展而来。最初布币为农铲形“大铲布”。春秋时期布币为“空首布”,即有銎(qióng穷,安柄的孔)布币。其上一般铸有数字,或干支,或天象、事物、城邑以及一些不易确定其意义之字或符号。(见图)。战国时期布币形制较多样,有“平首布”(布首扁平,无孔,不能安柄)、“空首耸肩尖足布”、“空首垂肩弧足布”、“平首弧足布”、“平首尖足布”以及“圆肩圆足三孔布”等等。布币单位以“釿(jīn斤)”计。布币流通结束于秦灭六国,统一币制时。后王莽时曾铸“大布黄(当)千”、“货布”等布币,但不久便废止。

布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