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603页(345字)

戏曲声腔、剧种。即“昆山腔”、“昆曲”。源起于江苏昆山。据明人魏良辅《南词引正》记载,此腔为元末顾坚所创,盛于明代嘉靖年间。魏良辅吸收海盐腔、弋阳腔音乐成份,改革昆腔曲调获得成功。同时,传奇作家梁辰又配合创作了《浣纱记》。南北上演之后,昆腔风靡一时,登上了中国古典戏曲音乐宝座。昆腔曲调细腻宛转,有“水磨腔”之称。乐器伴奏兼用笛、管(箫)、笙、琵琶等,优美动人。其表演风格和舞台艺术,均对宋元以来戏曲遗产作了总结,创立了完整表演体系,对许多剧种影响深远,并产生了北昆、南昆、川昆、湘昆等许多支派,形成一种声腔系统。清代中叶以后,在与蓬勃发展的地方戏曲的激烈竞争中,昆腔逐渐走向衰落,解放后经整理改革,始获新生。着名传统剧目有《十五贯》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