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693页(303字)

①本义为国都。《战国策·齐策三》:“安邑者,魏之柱国也;晋阳者,赵之柱国也;鄢郢者,楚之柱国也。”高诱注:“柱国,都也”。②官名,战国时楚国以柱国名官,其职掌原为保卫国都,后统帅全国军队。亦称上柱国,位亦次令尹。《战国策·齐策二》:“(陈轸)起而问:‘楚之法,覆军杀将,其官爵何也?’策昭阳曰:‘官为上柱国,爵为上执珪’”。秦末农民起义军中亦设上柱国。北魏孝庄帝(528—530)时设柱国大将军,位居丞相之上。北周武帝建德四年(575)增置上柱国大将军。隋代置上柱国、柱国以酬勋劳,并为散官。唐、宋两代以上柱国为武官最高勋级,柱国次之。元、明因之。清代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