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800页(285字)

亦作配飨。古代帝王祭祀祖先时,以功臣附祭。又先圣先哲祠庙,亦有其他贤哲附祭。汉代祭功臣于庙庭,汉魏时已有孔子祠庙。自北朝以后,典籍已常用配享(配飨)一语。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有“魏氏配飨,不及荀彧”。唐代杜佑《通典》卷53《太公庙》:“大唐开元十九年(731)四月,两京及天下诸州各置太公庙一所,以张良配享。”至宋代祀孔子,始有配享、从祀之别,即以颜渊、曾参、子思、孟轲为配享,以闵子骞、冉伯等十哲为从祀,次一等。明代初年,列亲王、劝臣位于太庙配享,并特立功臣庙于山,论功列祀21人。直至清末,均有配享之制。

上一篇:校雠通义 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