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820页(286字)

明、清两代于国子监就学者,统称监生。其名始于唐代。唐代宗永泰(765—766)中,置西都监生,无定员。唐宪宗元和二年(807),置东都监生100名。明、清时,监生或由地方保送,或由皇帝特许,或由捐纳,因此有举监、贡监、生监、恩监、荫监、优监、例监等不同名目。明代宗景泰元年(1450),始开纳粟入监之例。清高宗乾隆(1736—1795)之后,监生多指由捐纳而得者。凡未入府、州、县学而欲应乡试,或未经科举考试而欲作官,都必先捐监生,作为出身,不一定在监读书。清德宗光绪三十一年(1905)设立学部,废国子监,监生之名并废。

上一篇: 下一篇: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