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简明历史事件辞典》第133页(552字)

明代中期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在江南一些地区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其中,丝织业和棉织业出现最早。苏杭地区是明代丝织业中心。如苏州及附近城镇,即有不少以丝织业为生的机户。“家杼轴而户纂组”,民机数量不少。他们从事商品生产,“比屋皆工织作,转贸四方”,随着生产扩大和技术提高,分工越来越细。杭州仁和县有一叫张毅庵的机户,产品“备极精工”,争相竞购,逐渐致富,由1张机发展为20张机,从而“家业大饶”。苏州富民潘璧成,先世为机房织工,曾积累财产致百万。这些致富机户,依靠自己资金置机生产,而人数众多的机工,没有资金和其它生产资料,只好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计,而受雇于机户。隆庆、万历年间,苏州“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机工“计日受值,各有常主,其无常主者,黎明立桥以待唤。”机户和机工的关系,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即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劳动关系。自由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万历时,南京丝织工人,由于“钱贱物价贵”,聚众进行罢工斗争,颇具资本主义雇佣劳动者斗争的特点。明中期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还相当幼嫩脆弱,且带有各式各样封建烙印,封建政府勒索压榨,封建行会对工人也时加干预,致使资本主义萌芽在重重阻力下,只能缓慢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