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米骚动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简明历史事件辞典》第568页(733字)

1918年秋日本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群众性抢米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人民日用生活品特别是米价暴涨。1916年粗米一石平均13日元多,1918年7月涨至30日元以上。1917—1918年大米商品量和进口大米都减少,加上米商和地主提价,米价更加昂贵。1918年7月23日富山县、新川县津町渔民反对将米外运出县。8月3日富山县西水桥镇主妇闯进粮店要求廉价售米,运动以骚动形式出现,很快波及全国。8月10日起,名古屋、京都也发生米骚动,大阪、神户发展为大规模暴动。13日东京也发生骚动,17日以后骚动转向地方村镇。在山口县北九洲煤矿采取了暴动的形式,捣毁煤矿事务所,焚烧资本家的住宅和别墅。9月19日山口县煤矿工人暴动被镇压,米骚动告一段落。骚动席卷全国三分之二以上地区,参加人数在1,000万以上。在乡村,渔民、农民是主力;在城市,工人、城市贫民及下级官吏、低级职员广泛卷入。在东京的柳原部落民和个别地方士兵也参与了骚动。这是日本现代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群众自发反剥削运动。它主张降低米价,救济贫民,反对社会经济不平等,除个别人提出打倒违反国民意志内阁口号外,运动并不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日本政府和富豪在米骚动期间发放贫民救济费,出售廉价进口米,力图缓和群众的不满情绪。米骚动显示了群众运动的威力,推动了日本工农运动的发展,为日本共产党的建立创造了条件。1920、1921年先后出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团体。1922年7月15日成立了片山潜为领导人的日本共产党。米骚动导致军阀寺内内阁的垮台,政友会总裁原敬组成了政党内阁,被称为“平民首相”内阁,表明在群众运动压力下贵族官僚集团作出了让步,资产阶级取得了米骚动的斗争果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