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军起义

书籍:简明历史事件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25 10:00:03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简明历史事件辞典》第174页(781字)

1852年—1868年发生于北方的重要农民起义。

捻军前身称捻党,为清代反清秘密结社组织,起源于河南和安徽淮北。捻为淮北方言,一捻为一股、一群、一伙人的意思。捻党起初的斗争多为抗粮、抗差、吃大户、劫富济贫,没有明确斗争纲领,又是分散活动,因而对清朝统治打击不力。1852年(咸丰二年)初,在太平天国影响下,张乐行、龚得树等着名“捻头”在雉河集聚众万人,举行抗清起义,“捻党”遂转化为“捻军”。

1853年太平天国北伐军经安徽、河南时,捻军纷起响应,逐步从分散的斗争趋向联合作战。1855年各路军齐集雉河集(今安徽涡阳),推张乐行为首领,号称“大汉盟主”(一作“大汉明命王”)。建立五旗军制,制定《行军条例》,联合约达10万余众,成为北方反清武装主力。1857年春,张乐行率捻军南下迎太平军,与陈玉成会攻霍邱。

捻军以“听封而不能听调用”为条件,接受太平天国的领导。张乐行被封征北将军。捻军配合太平军,转战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各省,屡败清军。又封张乐行为沃王。

1862年陈玉成牺牲后,张乐行部也受到清军围攻。1863年僧格林沁部攻陷雉河集,张乐行被俘殉难。捻军自此转入后期斗争。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后,捻军张宗禹与陈得才会师霍山。1865年初,捻军推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为首领,整编军队屡败清军。5月在曹州全歼清主力僧格林沁队,杀僧格林沁。

旋又击败湘军和淮军。1866年秋,捻军在河南许州(今许昌)分为东西两部,以张宗禹为首一军赴西北,是为西捻军;以赖文光为首一军留中原,是为东捻军。赖文光率东捻军转战湖北、河南、安徽、山东之间,1868年初在扬州牺牲。张宗禹率西捻军进入陕西,联络回民起义军共同作战。

后为援救东捻军,经山西、直隶转入山东,1868年8月在茌平县南镇失败。至此,捻军起义全部失败,太平天国纪年结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