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议和

书籍:简明历史事件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25 10:05:33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简明历史事件辞典》第212页(775字)

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地主买办势力的和平谈判。

1911年(宣统三年)10月武昌起义后,11月1日,袁世凯就任清政府内阁总理大臣。后在帝国主义支持下一面向武汉疯狂进攻,一面进行议和活动。

11月2日北洋军攻陷汉口。27日攻占汉阳。

当天,英国公使朱尔典通过驻汉口领事戈飞向武昌建议停战议和。湖北都督黎元洪表示同意。

12月2日,达成武汉停战协议。时正在汉口举行的各省代表会,决定南北进行和谈,并决议“如袁世凯反正,当公举为临时大总统”。18日,南方代表伍廷芳、北方代表唐绍仪,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厅首次开议。20日,驻上海英、日、德、法、美、俄6国领事,分别向议和代表递交各该国政府照会,敦促双方“尽速达成和解”,以停止现行之冲突,实为对革命势力施加压力。

至12月底,会议共进行5次,除讨论停战具体措施外,主要是袁世凯要南方为他取得政权,做出确实保证。此时,进入革命阵营的旧官僚和立宪派也竭力把南方引向拥袁道路。

在内外胁迫下,革命派表示只要袁世凯承认共和,清帝退位,即可让袁当大总统。12月29日,孙中山就职前夕,向袁表示“暂时承乏”,“虚位以待”。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袁对南方发生怀疑。停止议和。

1月15日,孙中山表示“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首推袁氏”。袁得到保证后,指使部下“请愿共和”,胁迫清帝退位。

20日南方提出清帝退位优待条件。22日孙中山提出以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誓守约法,为解职条件。

2月12日清宣统帝退位。13日袁世凯宣布“共和为最良政体”,今后“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

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辞职。15日临时参议院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至此,袁世凯通过南北议和取得政权。辛亥革命以妥协而失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