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民族大起义

书籍:简明历史事件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25 10:51:28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简明历史事件辞典》第525页(534字)

1857—1859年印度人民反对英国殖民者的起义。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为掠取更大的市场和原料产地,于1813年取消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贸易垄断权,使印度成为整个英国资产阶级的掠夺场所。印度千百万农民、手工业者失业、破产,不少充当了英印士兵。殖民者兼并旁遮普后,改变对士兵的政策,减少薪饷,无视其种姓、宗教信仰并强迫他们到海外作战。同时对土邦王公也采取了兼并政策。

19世纪中叶印度各阶层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民族矛盾急剧尖锐化,逐渐形成了全印度人民共同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要求。1857年5月10日反英民族大起义正式爆发。

首先发难的是德里附近米鲁特的第三骑兵连印籍士兵(即土兵)。起义者很快攻占德里。

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纷纷响应。起义席卷了北部、中部20个地区,形成德里、勒克瑙和詹西三个起义中心。在战斗中,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曾联合起来共同对敌。重要领导人有那那·萨希布、唐提亚·托比和詹西女王拉克什米·巴伊等。

由于缺乏统一领导与部署及封建主的背叛,1859年起义遭到镇压。起义迫使英国在对印度统治政策上作了若干让步,推动了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削弱了英国在亚洲的扩张势力,间接支援了伊朗和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