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诗词曲词典》第461页(194字)
中国古代音乐中的和声,与西洋音乐中和声的含义不同,系指演唱歌曲时由旁人于虚声处帮腔应和。所应和之辞,或有声无义,如《梦溪笔谈》所举引的“贺贺贺,何何何”之类;或与歌词文意有所联系,如唐皇甫松《采莲子》中的“举棹,年少”等。和声按其于曲中所处位置之不同,可分为曲前和声、曲中和声等,位于曲尾者,又名送声,如上举皇甫松《采莲子》中的“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