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简明文化知识辞典》第648页(1008字)

【生卒】:1818—1883

【介绍】:

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曾先后就学于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1941年大学毕业,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842年担任《莱茵报》撰稿人,后任主编。1843年迁居巴黎。1844年创办《德法年鉴》,并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等论文。这些论文标志着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彻底转变。同年,和恩格斯在巴黎见面,并相继合着《神圣家族》(1844)、《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在此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5年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1846年初,在共产主义小组的基础上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1847年加入共产主义者同盟。同年11月底至12月初,参加了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的领导工作,并接受大会的委托,同恩格斯一起合写了同盟的纲领,即《共产党宣言》。1848年在科伦创办了《新莱茵报》,并担任主编。1849年5月被逐出普鲁士,先到巴黎,后定居伦敦。到伦敦后立即重建共产主义同盟的地方组织和中央委员会。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和1851年路易·波拿巴反革命政变后,先后发表《1848年至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总结了1848年革命的历史经验,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等思想。1859年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在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中,阐述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和经济运动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的必然胜利,从而把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上。1864年,为适应工人运动新高潮的需要,他在伦敦建立并领导了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同协会内的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派别展开了不调和的斗争,为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基础。1871年,他高度评价、热情支持了巴黎公社,并在公社失败后很快写出了《法兰西内战》一书,总结公社的经验。1875年,为了批判德国工人运动中爱森纳赫派的机会主义立场和观点,抱病写了《哥达纲领批判》。由于反动政府的迫害,极端贫困的生活,以及繁重的理论写作和实际工作,严重地损害了他的健康。1883年3月14日与世长辞。

上一篇:马可尼 下一篇:马连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