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匈事件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河北人民出版社《思想政治工作知识辞典》第649页(840字)

指1956年分别在波兰和匈牙利发生的政治危机和骚乱事件。1956年6月下旬,波兰波兹南斯大林机车车辆制造厂的工人要求增加工资和降低赋税,遭当局拒绝后便于28日上街游行。一些破坏分子武装袭击保安机关和政府部门,还打开监狱释放在押犯人。游行变为骚乱,政府派保安部队和坦克将其扑灭。在这一事件中有几十人丧生,二百多人受伤,数百名闹事者被捕。苏联断言这个事件是美帝策划的“反人民暴动”,要加强对波的控制,甚至调动苏驻波坦克部队包围华沙、阻止哥穆尔卡出任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一书记。波领导人和广大群众坚决抵制,赫鲁晓夫被迫让步,将苏军撤回驻地,把长期担任波国防部长的苏联元帅罗科索夫斯基调回国内,波局势逐渐稳定。

匈牙利事件发生在1956年10月,与波兰事件的影响有关。前匈牙利劳动人民党(后改名为社会主义工人党)总书记拉科西独断专行迫害异己,全盘照搬苏联模式,使国内矛盾逐渐激化。1956年7月拉科西被迫辞职。波兰抗苏斗争胜利的消息传到匈牙利后,各阶层人士要求进一步清除拉科西路线并摆脱苏联的控制。10月22日,由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组成的“裴多菲俱乐部”向党中央提出十点要求,包括将拉科西开除出党,恢复前总理纳吉的领导职务。次日,布达佩斯大学生举行游行示威,要求撤走驻匈苏军、调整苏匈关系、改善人民生活,确认言论自由等。反革命分子乘机煽风点火,制造流血事件、变和平示威为大规模骚乱。24日,纳吉上台主持政府工作,但未能控制局势,武装骚乱蔓延全国。11月1日,纳吉致电联合国秘书长,宣布匈退出华约组织,要求苏军立即撤出匈境,由美、英、法、苏四国保卫匈的“中立”。11月4日,以卡达尔为首的四位部长退出纳吉政府,另立工农革命政府。同时,大批苏军进入布达佩斯扑灭了暴乱,纳吉被抓获后处死。这场为期十多天的动乱,使匈经济损失约占全年国民收入的1/4,人员伤亡数以百计,卡达尔称其为“一场全国性的悲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