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垄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北京大学出版社《世界华侨华人词典》第16页(517字)

华侨又称垄川、三孖冷、三垄。印度尼西亚中爪哇北部重要海港城市,中爪哇省省会。名称源出爪哇语asem(酸角)和arang(jarangjarang的简化,意即“树叶稀疏”),意为“树叶稀疏的酸角树”。华侨则名之为三宝垄,以纪念三宝(三保)大人,即*郑和。相传郑和与王景宏曾访该地,三宝公庙、三宝洞、王景宏墓即为纪念他们而修建。但中国史籍并无记载。华人与当地人皆视为圣地。原为荒芜沼泽地区,华人移居三宝洞附近后,逐渐开发,终成繁荣商港。*红溪事件后,华侨和爪哇人民起义者曾围攻此城数月,不克。20世纪20年代,成为印度尼西亚社会民主运动发祥地,亦为华人社会政治运动的重要中心(1927—1928年曾在此召开两次中华大会)。华侨*黄仲涵财团总部亦设于此。华人报刊有:《中爪哇日报》、《中爪哇评论》、《亚洲》、《华报》、《太阳报》(以上马来文版);《爪哇公报》、《三宝垄日报》、《中南日报》(以上华文版)。1911—1915年,*荷印华侨学务总会由三宝垄中华会馆主持。1912年出现印度尼西亚第一所华侨中学。1928年,华侨正规学校已达18所。林天佑着《三宝垄历史》,对该地华侨史记述甚详。

上一篇:三江帮 下一篇:世界华侨华人词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