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川华商地界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北京大学出版社《世界华侨华人词典》第124页(412字)

亦称仁川清馆。1884年根据仁川华商地界章程而在朝鲜仁川设定的清国租界,即华商居留地。位于今仁川市善邻洞一带,面积约5000坪(1坪约合3.3平方米)。仁川华人区从此开始形成。不久,因华侨人数日增(1883年仁川府华商仅48人,一年后增至235人),华侨遂根据上述章程第一条所载“地界充塞时得以再扩张”的规定,在朝鲜官厅的默认下,开始集体移居地界之外的三里寨华商地。华侨又在仁川府府内面内里(今中区内洞)6—7号设中国人公墓。由于城市发展,于1913年将公墓迁至郊区仁川郡多所面(今南区道禾洞),1961年又迁到南区万寿洞。华侨在三里寨华商地开设绸缎布匹商店、清饭馆、理发馆、菜店、杂货店、食品店等,迅速控制了当地商业和进出口贸易。同时,仁川港亦成为华工的集散地和中国商船的重要出入港口。根据1913年11月22日《中国在朝鲜居留地废止协定章程》规定,同年仁川华商地界废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