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城中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北京大学出版社《世界华侨华人词典》第147页(693字)

简称巴中。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着名华文中学。1945年9月21日,雅加达华侨教育界人士司徒赞、沈珍传、刘耀曾等分别代表广仁学校、福建学校和华侨公学举行协商会,决定打破帮派界限,共同组成联合中学。10月3日,定名为“广仁学校、华侨公学、福建学校主办临时联合中学”(简称“联中”)。由司徒赞主持校务,暂借广仁学校、华侨公学校舍上课,经费由广肇会馆、客属公会和福建会馆平均分担。10月15日正式开学,当年招生760名。1946年6月,三侨团决定将联中移交雅加达中华总会文教部接办。7月14日,改名为华侨公立巴城中学。8月10日,成立第一届董事会,徐琚清任董事长,任命司徒赞为校长。1948年,第三届董事会决定兴建新校舍,成立以董事长刘家祺为首的建校委员会。刘家祺和董事刘宜应等捐献孟加勿刹街地皮1.6万平方米。同时,学生自治会成立协助建校委员会,发动同学向社会募捐。1949年开始建校,1950年建成部分校舍后,高中部即迁往新校舍上课。1954年又在古农沙里购置地皮,建设分校。到1955年,学生人数已达3283人,教师119人。60年代学生人数最多时曾达3700人。1960年司徒赞回国定居后,由刘耀曾继任校长。巴中拥有较完善的教学设备和实验室,师资力量较强,并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毕业生大多升入印度尼西亚大学或返回中国深造。校歌为:“巴城中学屹立南洋,为我华侨首创。贤师益友,教学相长,融融欢乐一堂。愿我同学努力自强,前程万里无量。祝我巴中声教远扬,蔚为祖国荣光”。1965年九·三〇事件后奉印度尼西亚政府之命停办,校舍被印度尼西亚文中学占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