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瑜陀耶城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北京大学出版社《世界华侨华人词典》第429页(483字)

华侨称为*大城。1350—1767年间泰国(暹罗)阿瑜陀耶王朝(华侨称大城王朝)时代的京都。现为泰国阿瑜陀耶府府治。名称来自印度史《罗摩衍那》中罗摩王的京城名。11世纪时,该地已有数百名华人居民。13世纪时,中国宋朝官民200人为逃避蒙古人统治而流寓该地。阿瑜陀耶王朝一世王在此建都时,所建菩泰沙旺寺,其佛像座下壁画即出自华侨之手。15世纪初叶,明朝三保太监*郑和访问该地时建有礼拜寺。纪念郑和的三保庙经历代修缮,至今犹存。16世纪初叶已有华侨集中的华人街。17世纪时该地华侨人数约有3000余人,成分包括商人、仓库管理员、会计员、学者、医生、海员、手艺工人、剧团演员、养者,以及泰国朝廷官员等。在华侨居住区由居民选出两位领袖(其他外国人住区只有一位),由泰国朝廷授封官职,负责主管本区事务,泰语称为乃(Nai)或庵坡(Amphoe)。1733年发生华人暴动。1767年缅军攻陷该城时,负责卫城的达府太守华裔*郑信,率华、泰士兵500名突围逃出,另谋复国。由于受缅军屠掠,损失惨重,自此失去作为京都的条件与地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