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人学大辞典

德谟克利特

书籍:人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130页(2549字)

【生卒】:前460—前370

【介绍】:

德谟克利特出生在色雷斯的殖民地阿布德拉。阿布德拉地处小亚细亚和希腊本土要冲,经济和文化非常发达。德谟克利特和苏格拉底是同时代人,享有罕见的高寿。

德谟克利特的童年时期,正值希波战争结束,以雅典为首的希腊城邦打败了波斯帝国的入侵,伯里克利使雅典进入了黄金时代。德谟克利特的鼎盛期在公元前420年左右,处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第一阶段。雅典同盟后来遭到惨败。但是,黄金时代孕育出来的灿烂文化和科学精神在战乱和危机中继续发扬。德谟克利特的哲学与人学思想是早期希腊哲学与人学的终结。同时,也开启了以德谟克利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标志的哲学思想系统化的新阶段。因而,他是一个承先启后的重要人物。

他的父亲是本地有财有势的人。从幼年时代起,德谟克利特就喜欢钻研各种学问,并把父亲留下的遣产全部用在游历世界上,他获得了无比丰富的知识,成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德谟克利特写了大量着作。亚里士多德称赞他“以其实际作品清楚地表明他超乎常人”。公元一世纪的学者色拉斯洛按照编排柏拉图作品的方式,编纂了他的着作,现仅存一个目录,分列伦理学、物理学、数学、文学、音乐和技术。按四部一组编排共13组,再加上两组18篇未列入的着作,总计15组70部。他研究了哲学、物理、数学、天文、地理、逻辑、心理学、动植物、医药、养生、社会伦理、历史、和音乐,绘画、语言、农业、军事等方面的问题,几乎涉及人类知识的所有领域。他论述了原子论的自然观和认识论。德谟克利特认为,万物的始基是原子,原子在虚空中运动。原子的聚合与分散构成大千世界。据古代学者评述,他文笔优美,逻辑严密,说服力强。可惜的是,这些着作几乎全部散失了,作为原着残篇保留下来的,只有216条道德格言。

(1)人是一个小宇宙 在古代希腊,是他第一次把人比成一个小宇宙。在希腊化时代,学者们常常沿用这种说法。德谟克利特认为,由原子构成的万事万物,都有一个产生、成长、衰落和消亡的过程,人也如此。肉体与灵魂都是原子的结合物,只不过灵魂由一种极其精微、圆形、象火一样的原子构成,它最活泼、最有力,可以穿过最细小的虚空,弥散、存在于一切物体之中,无孔不入。它只有与肉体结合,才能构成生命,赋有认识的功能。生命是肉体原子和灵魂原子的特殊组合体。灵魂原子给肉体以活力,是身体运动的原因。人的生命有赖于呼吸,因为灵魂周围的物质要把它们从肉体中挤压出去,而呼吸进来大量空气,可以抵制这种压力,给身体不断补充空气中新鲜的灵魂原子。一旦灵魂原子周围压力太大,不能再呼吸,把它们挤逸出去,就造成了死亡。死亡是灵魂与肉体分离、消散到空气中去了。物质性的灵魂原子永恒不灭,“但灵魂是可灭的,随着肉体的解体而散消。”德谟克利特强调灵肉的物质统一性,抛弃了灵魂不朽论。他认为,在无限的宇宙中,有无数个世界生灭不息。人也如此,人生长于原子的漩涡运动,衰变为自由原子,这些自由原子在某一时刻,又以铁的必然性,结合为另一个世界,另一个人。一切世界、一切人都要灭亡,只有永恒的原子不灭,这就是他为人们展示的宇宙演化的总画面。

(2)文明是人创造的 德谟克利特把人看成自然的产物,把文明看成是人自己逐渐创造的。他说,远古的人类象动物那样过着衣食缺乏的群居生活,是双手和智慧引导他们走向文明。技术与文化不是神给的,而是人类自己向自然索取来的,是经验的结晶。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人是禽兽的“小学生”,人“从蜘蛛那里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那里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唱歌的鸟那里学会了唱歌”。语言是人为了交流思想才逐渐“约定俗成”的。远古的人类吃不饱肚子,没有弹琴的闲情逸趣,所以“音乐是相当年轻的艺术,其原因就在于它不是由于需要而产生的,而是富裕后的产物”,他已经猜到了人的需要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人的幸福在于灵魂安宁 灵魂的安宁就是“怡悦”,这是一种适度的原则,既无“不及”,又无“太过”。因为不是与过度都会转化成各自的对立面,并会在灵魂中引起大骚扰,这样大起大落地运动着的灵魂,是得不到安宁和怡悦的。羡慕富贵,迷恋他人的赞美,并时时沉缅于这些东西的人,会不由自主地觊觎某种新东西,并且由于无穷的欲望而去做无可挽回的不合法的事情。人应当满足于力所能及的事物,时时把自己的生活与那些不幸的人相比,这样你就会庆幸自己的好境遇。如果你记住这一点,你就会获得精神上的怡悦,就会总是希望做合法公正的事情,十分快乐,无所畏惧。而蔑视正义,不干善事的人,总是觉得一切都没有乐趣,并生活在干了坏事又怕人发现的恐惧之中,这就是灵魂的纷忧。德谟克利特认为,幸福与否是由人自己选择的,而不是神所赐予的,“人们在祈祷中恳求神赐给他们健康,不知道他们自己是健康的主宰”。

(4)人靠理性掌握命运 人要过幸福生活,达到灵魂的怡悦,就要靠节制与理智。因为理智能调悉世界与人生,使人避恶从善,驱逐烦恼,臻于高尚、宁静的精神境界。理智使人懂得死亡不过是“自然之身的解体”,人不必一辈子虚构死后来世生活的荒唐神话,而受着烦恼与恐惧的折磨。他认为,理智就是灵魂的善,“坚定不移的理智是最高贵的东西,胜过别的一切”。理智比财富更有价值。幸福不在于占有黄金与畜群,而在于改善灵魂。高尚的精神生活可以培养聪明才智,陶冶个人情操,改善人性。造就良好的公民。因而,他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可以改善一个人,创造人的第二天性”,“对善的无知,是犯错误的原因,只有知识才能使人达善美之域”。但是,他不排斥感性的快乐。不过,他认为肉体的快乐转瞬即逝,容易幻灭。所以,人对欲望要进行节制,追求宁静淡泊。如果一个人被情欲所支配,沉溺于口腹之乐,特别是贪婪财富,欲壑难填,那只能导致自我毁灭。德谟克里特强调理性与感性的统一,但更注重理性。

上一篇:苏格拉底 下一篇:柏拉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