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格森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258页(2880字)
【生卒】:1859—1941
【介绍】:
法国哲学家,直觉主义者,生命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生于巴黎一个犹太人家庭。1889年以文学博士学位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历任翁热、克勒蒙和巴黎的亨利第四中学教师。1898年在高等师范任教。1900——1921年受聘于法兰西学院哲学教授。1913年任英国精神研究学会主席并在伦敦大学和牛津大学讲学。1914年任法兰西科学院院士。192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主要着作有:《论意识的直接论据》(1889)、《物质与记忆》(1996)、《创造进化论》(1907)、《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1932)、《笑的研究》(1900)、《变化的知觉》(1911)、《精神力量》(1919)、《绵延性和同时性》(1922)、《思想和运动》(1934)等。柏格森的哲学从形成到终结,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89年发表他的第一部着作《论意识的直接论据》(英译本改名为《时间与自由意志》)到1896年,他提出了非理性主义的直觉主义,直觉理论成了他生命哲学的认识论核心;第二阶段,从1896年《物质与记忆》问世到1907年《创造进化论》出版,他建构了独特的“本体论”、“实在论”,把“生命之流”,即“生命的冲动”看作是世界的真实的实在和本源,由此而阐释他的“绵延”和“运动”的概念;第三阶段,1932年《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发表后,侧重于具有宗教神秘主义的社会观和道德观的研究。柏格森的思想具有强烈的反理性主义、反决定论倾向,对实用主义和存在主义都有深刻的影响。
(1)自由意志 他企图证明“在主张决定论者和反对决定论者之间的一切讨论都表示他们曾事先把绵延跟广度,陆续出现跟发生,质量跟数量,混淆在一起。”他认为,一旦把这些混淆纠正过来,我们也许可以看到人们对自由意志所提出的反驳和所下的定义,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自由意志这个问题的本身,都会随之消失。为了实现这个企图,柏格森在这本书的头两章讨论了强度、直觉、绵延等概念,作为阐释自由意志的引论。柏格森认为,自由是确实有的,它是“具体自我对于它所做动作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是不可能被界质的。”随后,他展开论证自由之不可被界质,是因为我们能分析一种东西,却不能分析一种过程;我们能把广度分裂,却不能把绵延分裂。如果我们坚持分析一种过程的话,我们就不知不觉地把过程变为东西,把绵延变为广度,就会把发性降为惯性,把自由降为必然。他断定,任何对自由的界质,都一定会促成决定论的胜利。柏格森强调,自由是一种独一无二不可言状的关系,绵延互相渗透,经验有连续性,分析就是切割,描述就是歪曲,理性对自由是不起作用的。柏格森同意英译者把普罗太纳斯的一句话用来总结他的哲学精神:“静观万象,体会一切”。
(2)生命冲动 柏格森在探讨存在问题,即世界的真正本源是什么的问题时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他认为,世界的真正的实在的本源,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而是一种“生命之流”、生命的创造进化。生命是一个不断的洪流,这个洪流由于内在于它的“生命欲”或意志的推动,一直实现着生命冲动,使生命不断变化、发展。因此,生命冲动是宇宙的本原,整个宇宙是实现生命冲动的精神性过程。这个过程是生命或意志的创造的过程,生物的进化过程,是一种漩涡式运动。生命向上冲时,处于中心的是具有意识的人,其周围是动物生命,再外围是植物生命,脱离漩涡下落的是物质,可见物质是堕落的生命,是创造的进化过程的中断,是生命冲动被削弱、被阻塞的结果。柏格森宣称,生命冲动不能靠理性来认识,而只能靠直觉来把握。他后来把生命冲动神秘化,成为上帝的代名词。
(3)绵延 柏格森以绵延来意指生命具有一种超时空的、永恒的、运动着的无限延续性。由于有它,世间才有生命创造一切的、不断创造和进化的过程。有时柏格森又称绵延为“具体的时间”或“真正的时间”,他认为,时间是生命或精神的根本特征,凡是有什么东西生存的地方,就存在把时间记下来的记录器,它是脱离物质、脱离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而发展的,是心理活动的基础。绵延的各个方面就是记忆、本能、意识、自由、精神,而物质和理智则是正在消失的绵延的两种相互联系的表现,是某种类似生命的残余物。世界上万物无时不在流动,无时不在绵延,无时不在创造,无时不在进化。柏格森强调,纯粹绵延排斥一切并列,互相外在以及伸张之类的观念,用概念、抽象的、一般的或者简单的观念都不可能表达绵延。只有直觉才是认识绵延的手段。所以,它是一个典型的非理性主义的概念。
(4)论直觉 柏格森把直觉说成是一种像生命一样广阔的认识。它与动物的本能相似,能够在一瞬间,突然地看出处于对象后面的生命冲动,看到它的整体。柏格森给直觉定义为:“所谓直觉就是理智交融,这种交融使人们自己置于对象之内,以便与其中独特的、从而达到无法表达的东西相贯通”。因此,柏格森把直觉看作是认识绵延的手段。理性认识则是与“空间化的时间”相对应的,其对象是空间化的时间中的物体,它只做静态的概念分析。直觉是主体内在经验的积累与体验,其对象是作为绝对实在的、整体的、动态的生命之流。直觉高于理性。空间与时间、静与动的对立,造就了物质与精神的对立,世界的进化就是在精神与物质的冲突中展开的。支配进化的原动力即生命冲动不断克服感性物质,不断创造精神表现的新形式。在这一进化过程中,生命和精神表现为上升的运动,物质表现为下降的运动。
(5)论道德 柏格森认为,本能要求人无条件地服从整体利益,就像蜜蜂服从整个蜂群的利益一样。据此,他把社会分为两种不同性质的形式:“封闭社会”(Societe close)和“开放社会”(societe ovrerte)。所谓“封闭社会”意指民族、国家的成员本能地组成封闭的统一体,过着生物上的神秘主义者的生活,他们对其他人漠不关心,随时准备进攻和自卫。所谓“开放社会”,它原则上包括整个人类,他们以对全人类的爱为基础而生活。但是,这种爱对生活没有任何影响,因为它违反自然规律,只有圣杰和先知才具有。与两种社会形式相适应,有两种“性质”的道德:“封闭”的道德和“开放”的道德。“封闭”的道德,亦即本能的、天生的道德,它的律令是教条式的和无个性的;“开放”的道德,是德行的最高类型。但这种道德只能为特选的英雄的直觉所固有,这种直观使英雄有可能克服“封闭”道德的生物性。据柏格森说,这种英雄人物天生的“开放”的道德才能使人类免于由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而带来的毁灭性的威胁。柏格森在这本书中从右的方面批判资产阶级的民主,认为民主是一种违反人类本性的最坏的政治制度。他主张由优等人种进行统治。柏格森所阐述的观点具有神秘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性质,其反民主的英雄统治的观点为法西斯主义所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