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人学大辞典

贝克特

书籍:人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304页(1298字)

【生卒】:1906—1989

【介绍】:

爱尔兰戏剧家,小说家。1906年4月13日生于都柏林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他在波示托拉皇家学校和都柏林“三一学院”学习时成绩出众,后被聘为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外籍辅导教师。在巴黎居住期间,他认识了詹姆斯·乔伊斯,并很快成为他的好友。1931年回都柏林,在三一学院教授法文,同时研究笛卡尔的着作,获硕士学位。1932年以后漫游欧洲大陆,并为先锋派杂志撰稿。1938年定居巴黎。二战期间,他不顾爱尔兰公民应在战争中保持中立的原则,积极参加了法国抵抗运动。1945年起,他决定长期在法国居住。贝克特从20年代末开始写作歌、短篇小说和评论文章。在创作上他深受乔伊斯的意识流主观叙事方法和普鲁斯特的影响,他的初作是一部论着,名为《但丁……布律诺·维科……乔伊斯》,为他的不妥协原则打了草稿。他以后发表的作品又继续阐明这些原则,而不向读者作丝毫让步,主要是不让读者轻易看懂自己的作品。他的主要作品是两幕剧《等待戈多》和三部曲小说《洛伊》、《马洛纳之死》、《无名的人》。《等待戈多》主要写两个人在荒凉的乡间土路上无聊地等待戈多的情景,至于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他,剧中都未作交代。贝克特把客观世界看作是荒诞、残酷、不可思议;剧中的世界是乡间的荒野和光秃的树,人物的言语和行动毫无意义。《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作,被认为“揭示了人类在一个荒诞的宇宙中的尴尬处境”。其他作品还有小说《墨菲》、《如此情况》、剧本《最后一局》、《那些倒下去的人》、《最后一盘录音带》、《啊,美好的日子》。贝克特的作品大多写入生在凄凉、荒诞的世界里是多么短暂和无意义。贝克特有意地把剧本写得很怪诞,不论是戏剧语言还是戏剧场面都是如此,时刻发人深省。1969年贝克特获诺贝尔文学奖金,理由是“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贫困中得到振奋”,并且他的戏剧“具有古希腊悲剧的净化作用”。

(1)论人类社会 贝克特认为,人类作为社会存在的支柱,在畸形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里,特别是战后西方社会里,已经到了无法生存下去的地步。社会的罪恶和灾难,使得人格丧失,个性毁灭。贝克特说,社会已成为一个不适合于人类居住的世界。人们只不过生活在荒野中的一棵没有枝叶的枯树下,一辈子到处在泥地里爬,生活在空虚之中。想活,连骨头也啃不到;想死,他们的裤带又太短太脆,一拉就断。贝克特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生死皆不能的尴尬境地。

(2)论人 贝克特认为,人的生存状况是荒诞的,痛苦的。他说,人完全是被习惯与本能支配的对象,他们的精神已错乱到麻木不仁,自我欺骗的地步。他认为,人对生存其中的世界,对自己的命运一无所知。他的一切行动和语言都是无聊的、没有意义的。人永远不能找见自己的本性,就象等待戈多,渴望戈多的到来以摆脱这种困境,可戈多永远不会来。人的本性也永远不会来。贝克特说,人明明知道戈多不会来,还要等待,在等待中死去、消亡。但他认为,人毕竟有希望等待。

上一篇:肖洛霍夫 下一篇:埃里蒂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