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江西人民出版社《简明中国新文学辞典》第164页(1735字)

【生卒】:1892—1978

【介绍】:

人、剧作家、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原名郭开贞,号尚武,笔名有易坎人、麦克昂、鼎堂等。四川乐山人。自幼熟读经史和古典诗词,后受到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熏陶,确立了富国强兵、报效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1913年自成都分设中学毕业后,报考天津军医学校,初出夔门,到达北京。1914年元月由长兄郭橙坞的赞助去日本留学。1914年夏,考入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开初,选择医学作为报国济民的志愿,后因两耳重听,又因学习期间接触到歌德、席勒、海涅等人文艺作品,对于西方文艺产生浓厚兴趣。其间,又进一步接触到斯宾诺莎的泛神论哲学,初步确立了泛神论的神我合一、超绝时空、等齐生死的宇宙发展观。1919年和同学组织爱国主义的团体夏社。1919年至1920年上半年,在“五四”爱国运动的激励下,奋笔创作新诗,先后写出《凤凰涅槃》、《天》、《太阳礼赞》等诗作,气势磅礴、意象奇伟、表现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时代精神,掀起中国新诗的狂飙运动,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其后结集成诗集《女神》于1921年出版。1921年夏,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创造社,推进了新文学的建设。其后,陆续写作诗集《星空》、《前茅》和历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一面继续了“五四”昂奋的战斗精神,一面又呈现出在未掌握新的武器之前的孤寂、彷徨情绪。表现了一个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思想特色。1924年,通过翻译日本河上肇博士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一书,初步学习、掌握了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而投身于实际的社会活动。1926年3月,经由中国共产党人的推荐,南下广东,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不久,参加北伐战争,先后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副主任等职。1927年3月,在识破蒋介石反对革命的真面目之后,撰写《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檄文,愤怒声讨蒋介石背叛革命的罪行。在国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在南下途中,出周恩来、李一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初返沪,病中草就诗集《恢复》,显示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可贵品格。同年2月,因遭受反动派通缉,举家流亡日本。居留日本期间,行动极不自由。他始终关注国内革命形势,支持左翼文化运动,写作文学论着及革命传记《我的童年》、《学生时代》、《创造十年》等多种。他又化费大量心血研究中国历史、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他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是一部具有强烈战斗性的学术论着。他又开创了以甲骨文证史、把历史研究和甲骨文考释相结合的新途径。他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历史的先驱者。此外,他还翻译了大量的外国文学名着。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别妻抛子只身返回祖国,创办《救亡日报》,积极从事抗日宣传活动。不久,又南下广州。1938年初去武汉,担任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在周恩来领导下从事抗日救亡文化宣传活动。1939年后在重庆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1941年皖南事变后,鉴于国民党当局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他努力从事史剧创作,先后写作了《屈原》、《符》、《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等具有浓厚悲剧氛围的历史剧作品,是以古鉴今、古为今用的光辉典范。同时,还陆续写作了大量诗文和学术着作,较为着名的有《蜩螗集》、《今昔蒲剑》、《十批判书》等。1944年写成的《甲申三百年祭》,总结了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失败的历史教训。1945年应邀访问苏联。1946年后,致力于和平、民主运动,反对蒋介石政汉的内战、独裁政策。1947年为避免反动派迫害去香港。1949年抵北平,参加了中华全国文艺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建国后,历任政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主席以及政协副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在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建国后在繁忙公务之余,仍致力于创作。先后写作诗集《新华颂》、《骆驼集》和历史剧《蔡文娓》、《武则天》等。1971年出版学术论着《李白杜甫》、尊李抑杜,引起学术界争议。他是现代中国文化界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着的学者、文艺家、历史学家,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

上一篇:郭小川 下一篇:郭绍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