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路德维希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201页(1301字)
【生卒】:1804—1872年
【介绍】:
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先驱。生在德国巴伐利亚兰得休特城,父亲是巴伐利亚大学着名的法学教授,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思想。费尔巴哈1823年入海得堡大学神学系学习,次年转入柏林大学神学系,后又转哲学系从黑格尔研究哲学。1826年因家庭经济原因,转入爱尔兰根大学研究自然科学。1828年毕业,获博士学位,留校讲哲学史。1830年匿名发表《论死与不死》一书,被爱尔兰根大学辞退。从此结束了教学生涯。1836年迁居布鲁克堡村,开始长达35年的隐居生活。1839和1841年出版着名的《黑格尔哲学批判》和《基督教的本质》,从唯心主义转到唯物主义。他晚年生活极为贫困,但仍坚持着述并开始学习社会主义文献,1870年加入社会民主党。不过他没有成为一位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始终未能冲出激进民主主义的局限。1872年9月13日在贫病交加中溘然长逝。
费尔巴哈伟大的功绩在于他继承、捍卫和发展了18世纪唯物主义传统。主要代表作有:《黑格尔哲学批判》、《基督教的本质》、《宗教的本质》、《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未来哲学原理》等。
费尔巴哈哲学本质上是人本主义哲学。他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和人理应成为哲学唯一的对象,从而哲学应当使人的本质自身成为哲学的原则。他唯物地解决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明确地指出,思维与存在的真正关系是这样的,存在是主词,思维是宾词,这使他把目己的人本主义引向唯物主义。他不仅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也批判了康德的唯心主义时空观,针锋相对地指出,空间和时间是一切实体存在的形式。他对认识论的探讨有独到的见解。他说:“思维的本质是普遍性,而现实的本质是个别性……。但是这个差别并不会形成思想中的东西与客观事物之间的真正矛盾,这是因为思维并不是直线地与自身相同一地向前进行,而是能被感性直观所打断。只有那通过感性直观而确定自身,而修正自身的思维才是真实的思维。”从这一认识出发,他得出一个着名论断:“理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实践可以帮助解决。”这一思想把认识论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
费尔巴哈在反对宗教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原则。他以犀利的语言,严整的叙述论证了唯物主义观点。他从宗教的起源揭示出宗教的本质,指出神的本质不过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他认为,“只有贫穷的人才有富裕的上帝,只有不幸的人才需要宗教。”
但是费尔巴哈不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把人当作纯生物的人看待,使人脱离了社会性,这使他在关于决定人的需要和愿望的最后根据的判断上走向唯心主义。他一方面批判宗教,同时又主张建立一个所谓“爱”的宗教。然而他在对宗教的斗争中,仍不失为一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不停留在对宗教的谴责,简单地宣布宗教为愚昧和迷信,而是努力揭示它产生的根源。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物主义哲学的巨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