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237页(1196字)

【生卒】:约前200—前154

【介绍】:

西汉文景时期的政治家、政论家。颍川(今河南禹县)人。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太子舍人、门大夫、博士、太子家令、中大夫,景帝即位后任内史、御史大夫。吴楚七国发动叛乱,“以诛错为名”。景帝听信谗言,晁错死于非命。

晁错在经济上主张发展农业,重农抑商。他认为只有重农才能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他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着,不地着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饥寒至身,不顾廉耻”。“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他认为当时的农民是非常贫苦的。他指出了农民日常劳动的艰苦后说:“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但是,商人大不相同。他说:“商贾大者积贮信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梁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商人不仅富有,而且有相当的政治势力。晁错说:“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所以,晁错主张“使民务农”。“使民务农”的关键在于“贵粟”。“贵粟”的措施是“使民以粟为赏罚”,具体办法就是,可以向政府交纳粮食,以换取爵位和免罪。他认为这样就可以使“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谍”,并可使“主用足”、“民赋少”,“劝农功”。

在“贵粟”的同时,晁错还主张“贱金玉”。他说:“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人们贵重它,是由于君主“用之故也”。(以上均引自《汉书·食货志上》)珠玉金银并不都是货币,但包括了货币。晁错关于珠玉金银之所以贵重的解释,从货币理论来看,是一种货币名目主义。晁错虽然主张抑商、贱金玉,但他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抑”、“贱”措施。在他看来,只要“贵粟”了,也就同时解决了抑商和贱金玉的问题。

此外,晁错还提出了移民戍边以抗御匈奴的建议。他认为“令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他还主张对徙边之民,“皆赐高爵,复其家。予冬夏衣,廪食,能自给而止”,“其已夫若妻者,县官买予之”。还规定了其他奖励办法。晁错认为“如是,则邑里相救助,赴胡不避死。非以德上也,欲全亲戚而利其财也。”(《汉书·晁错传》)他的这一建议为文帝所采纳,并对后世屯田有重大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