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概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316页(1244字)

法国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萨伊的主要着作,初版于1803年,萨伊在世时曾4次修订再版。

18世纪末发生的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又加剧了法国国内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有具有辩护性的经济理论来掩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各种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萨伊的这部着作就是适应这种需要而编写出版的。

《政治经济学概论》在以通俗形式解释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时,发展了这一理论的庸俗成分,并据此提出了一套庸俗经济学说,其中主要的是生产三要素论、“三位一体”公式、生产费用论和销售论(即所谓“萨伊定律”)。

按照萨伊提出的生产三要素论,劳动、资本和土地是生产的三个要素,它们在生产过程中各自提供了一定的“生产性服务”,共同创造了效用(使用价值),而在他看来,商品的效用是它的价值的唯一基础,商品价值的大小就是由它的效用的大小决定的,因而,上述3个生产要素既是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要素,又都是创造商品价值的要素。既然这3个要素都创造价值,它们的所有者就理应取得相应的收入,作为对它们的服务的报酬或对它们自身耗费的补偿:工人得到工资,资本家得到利息,土地所有者得到地租。由此,萨伊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分配公式:劳动——工资;资本——利息;土地——地租。

根据上述谬论,萨伊进一步提出,既然工资、利息和地租是分别为取得劳动、资本和土地的“生产性服务”而付出的代价,这3项收入就构成了创造效用的生产费用,因而,商品价值的大小又取决于它的生产费用的多少。这样,萨伊就从庸俗的效用论转到了庸俗的生产费用论。

这些理论的主要谬误,在于混同了价值和使用价值,混同了创造商品价值的要素和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要素。

萨伊不仅利用这些谬论来否定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为资本主义剥削辩护,而且力图证明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不存在任何矛盾,因而资本主义制度具有无限的生命力。按照他倡导的销售论,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只起一种润滑油的作用,一种商品的出卖(WG),必然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购买(G-W′,W、W′代表商品,G代表货币),其结果,交易总是以一种商品交换另一种商品(W-W′),因而,一种商品的生产的增加,意味着对其他商品需求的增加,也就是说,“供给会自行创造需求”。他认为,商品充斥市场,卖不出去,是因为某些商品生产过少,造成其他商品过剩,只要增加过少商品的生产,就可以打开过剩商品的销路。这样,他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发生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这种理论观点把商品流通和物物交换混为一谈,显然是错误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