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哈林,尼古拉·伊万诺维奇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356页(1160字)

【生卒】:1888—1938

【介绍】:

生于莫斯科一个小学教员家庭,1906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7年进莫斯科大学学习经济学,在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历任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委员、《真理报》主编等职。

布哈林的主要着作有《世界经济和帝国主义》(1915-1916年)、《共产主义ABC》(1919年)、《过渡时期经济学》、《克思主义者的列宁》(1924年)、《新经济政策和我们的任务》、《对反对派经济纲领的批判》(1925年)、《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

布哈林的早期经济学着作主要是对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奥地利学派的边际效用价值论进行了批判,指出了这个学派把处在个体经济环境中的抽象个人在消费上的心理状态当作是经济学的唯一出发点的历史唯心主义。他论述帝国主义的着作曾受到列宁的赞扬,他在一系列着作中指出资本的积聚和集中,必然产生金融垄断资本,并且随着生产的发展,金融垄断资本将与资产阶级国家相合,从而产生国家资本主义托拉斯,他强调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总趋势将是一个经济和社会政治激烈冲突的趋势,帝国主义将最终破产而否定自己。他还对生产无政府状态、竞争、危机等情况进行了新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不同于前人的看法。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布哈林主张俄国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在他看来,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所论述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状态,因此,他认为商品生产应该和能够被取消,提出政治经济学也应取消。随着现实的变化,布哈林看到了俄国的经济文化落后,承认了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并为这一政策的坚持和托洛茨基进行了斗争,批判了他的“超工业主义”,论证了工农联盟的经济形式,提出了按比例的劳动支出即“劳动消耗规律”是社会平衡的必要条件。强调重工业、轻工业、农业必须辩证地平衡发展,积累和消费必须比例适当,论证了确定投资界限的重要意义。

布哈林特别论证了计划经济和市场关系相结合的必然和可能,他反对过分集中,不能不包的计划管理,指出了计划经济的过分必然产生官僚主义和巨大的浪费,指出即使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有可能成为束缚生产力的桎梏,他认为无产阶级在掌握经济命脉的情况下,应容许市场经济存在和适当发展,从而可以把个人的、集团的主动精神调动起来,推动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这样是不会导致资本主义复辟的。

布哈林一生,在经济理论上提出了很多有科学意义的看法,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济理论发展作出了贡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