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奥斯卡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368页(1010字)
【生卒】:1904—1965
【介绍】:
生在波兰的一个纺织资本家家庭。1918年马克思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时,少年兰格作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讲演。在中学时代,兰格曾学习中文,1938年至1945年他先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斯坦福、芝加哥、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并于1943年加入美国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支持与苏联合作的波兰力量,1944年春他和斯大林谈过波兰的前途问题,1945年兰格恢复波兰国籍,任波驻美大使。1947年当选为波兰社会党中央委员,1952年任中央计划统计学院院长,1957年以后担任国务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兰格的主要着作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经济计量学导论》、《经济控制论导论》、《价格可变性和就业》、《整体和局部——系统行为通论》、《再生产和积累理论》、《最优决策》。
兰格的突出贡献表现在他论证了社会主义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际中都可以解决资源的最优分配问题。兰格将数学中的优选法原理应用在经济学分析中,他提出了一个社会主义经济的模型,从而驳倒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们在这个问题上的一系列观点。
兰格对价格问题也做了一些创造性的论述,他认为计划必须建立在成本和效益的正确核算的基础上,也就是计划的合理性依赖于价格的合理性,而合理的价格体系又是一个不仅包括市场价格体系在内的体系,而且还包括一个反映各种产品的社会生产成本的会计价格体系,这个会计价格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正常价格”,这个“正常价格”中的成本应是某产业部门各企业的边际成本,是产业部门中成本最高的那群企业的平均可变成本。
他还指出,“指令性计划”的含义是混乱的,计划不仅要协调各部门的活动,而且要积极确定经济的发展,因此,应用“积极计划”来概括社会主义的计划范畴。要实现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应对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实行合理的使用,要优先采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只能是经济手段的补充,这才是社会主义经济正常发展的要求。他还认为,计划必须遵守再生产中的客观规律,也必须遵守经济激励作用规律,要大量调动人们的主动性,在经济中建立某种自动过程,只有这样,才符合公有制经济关系的本质。兰格的理论,在东欧等国影响较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