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尔布雷思,约翰·肯尼思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371页(1107字)

【生卒】:1908—

【介绍】:

美国新制度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出生于加拿大,1931年毕业于加拿大安大略农学院,获学士学位。毕业后到美国,在伯克莱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农业经济,1933年获硕士学位,1934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到哈佛大学任讲师。此后,历任普林斯顿大学副教授、美国物价管理局副局长、《幸福》杂志编辑、美国战略轰炸调查团团长、美国国务院经济安全政策室主任。1949年起任哈佛大学教授,并在1961-1963年间出任美国驻印度大使。他的主要着作有:《美国资本主义:抗衡力量的概念》(1952年)、《丰裕社会》(1958年)、《新工业国》(1967年)、《经济学和公共目标》(1973年)、《没有把握的时代》(1977年)等。

加尔布雷思的基本论点反映于他的“二元体系”学说中。所谓“二元体系”,是指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并非单一的模式,而是由“计划体系”和“市场体系”两部分构成的。在美国,组成“计划体系”的,是一千家左右的大公司,它们的权力掌握在技术和管理人员手中,按计划进行生产和销售,并能控制价格。组成“市场体系”的,是1200万个分散的小企业、小商贩、农场、个体经营户,它们力量单薄,不能控制价格,听受市场力量的摆布。“二元体系”的这两个部分的权力是不平等的,“市场体系”受到“计划体系”的盘剥。因此,“二元体系”的结构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一切弊病的根源。

加尔布雷思提出了“结构改革”的设想。他认为整个“二元体系”的改革将以公共目标成为国家目标为前提。他建议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政府对大公司实行价格管制,限制它们利用抬高物价的方式来损害小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压缩政府用于向“计划体系”订货和补助的开支,增加政府用于发展服务业、教育文化事业和民用房屋建筑业的支出;政府用信贷等方式来扶助“市场体系”中的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政府应奖励未成立工会的部门迅速组织工会,使社会上受苦最深的少数民族工人、女工、非熟练工人、半失业者等的收入得到一定的保障;提高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和扩大妇女的就业机会,等等。他的这些观点和主张保持了制度经济学的传统,即一方面批评大垄断企业的专横行为,另一方面却又维护大垄断企业赖以生存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一方面提出社会改革的要求,另一方面却不去触动资产阶级专政制度本身,幻想借助于超阶级的国家力量来实现改良的目的。但从揭露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阴暗面,分析小企业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困境等方面来看,加尔布雷思的着作中含有一些可供我们参考的内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