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克,奥塔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378页(1061字)

【生卒】:1919—

【介绍】:

生于捷克斯洛伐克普里森市,曾任捷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捷经济改革委员会主席、捷政府副总理兼经济部长、1962年当选为捷共中央委员,1968年8月21日苏军侵捷后,锡克流亡国外,现在瑞士圣·加伦经济社会大学任比较经济学教授。

锡克的主要着作有:《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1958年)、《经济——利益——政治》(1962年)、《社会主义的计划和市场》(1965年)、《捷克的经济改革》(1969年)、《第三条道路。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现代工业社会》(1972年)、《共产主义的权力体制》(1975年)、《人道的经济民主制》(1979年)。

60年代初,锡克已经认识到,在工业社会的条件下,独立企业间的市场关系是不可少的,他主张改革苏联体制的弊病,取消指令性计划,强调宏观计划协调和微观市场竞争相结合。到西方后,他集中地比较研究了东西方的理论和体制,提出工业发达国家必须走一条非资本主义的、也非苏联式的道路,即“第三条道路”。

锡克的设想主要有三个方面:①有调节的市场机制,以解决现代经济所必需的信息问题和人们劳动的动力问题。他认为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关系,并且认为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必须实行等量劳动交换就是指的这种关系。②国民经济的宏观分配计划应保证两种平衡,即微观经济平衡和宏观经济平衡。他批判了旧的指令性计划,只顾及一端的平衡,从而并不能使经济真正平衡地发展。他主张在新的体制下,一方面用更完善的市场机制来解决微观经济的平衡,另一方面用有约束力的国民经济宏观分配计划保持宏观经济的平衡,他把社会生产分为4个部类,认为对不同的部类国家应采取不同的控制调节手段。③资本的中立化。锡克认为,在改革中要消除苏联式的体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人民对资本漠不关心的态度,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不能在法律上把国家所有的生产资料改为集体所有,但在经济生产过程中,企业应具有生产和投资的决策权,对利润有支配权,企业要实现民主管理,这样促使劳动者关心生产资料的再生产。

锡克的理论具有一定的影响,引起的争论也较大,苏联学者认为锡克离开了具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分析,受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影响较深。在我国,他的观点受到了理论界的重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