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基,路易·奥古斯特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420页(1962字)

【生卒】:1805—1881

【介绍】:

19世纪法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空想社会主义者。生于法国阿尔卑斯滨海省尼斯附近的皮热一泰尼埃。1818年布朗基来到巴黎,先后在玛珊学校、查里中学读书。1925-1927年,他一边工作,一边在巴黎大学学习法律和医学。学生时代即参加反对复辟王朝的烧炭党人的秘密组织。1829年在《地球报》社工作时开始研究圣西门和傅立叶的学说。后来读了邦纳罗蒂的《为平等而密谋》一书,深受巴贝夫主义的影响。1830年7月,他英勇投身于七月革命的巷战,直至革命胜利。七月革命后,他又为推翻金融贵族统治,建立民主、平等的共和国,先后积极参加、组织和领导过“人民之友社”、“家族社”和“四季社”。1839年5月12日他率数百名“四季社”成员在巴黎起义,攻占市政厅。起义失败后,布朗基被判死刑,后改为无期徒刑。1848年二月革命爆发后布朗基出狱。

二月革命后,布朗基立即来到巴黎,组织了“中央共和社”,反对资产阶级攫取二月革命的胜利果实。他多次发动巴黎工人群众举行示威、集会和游行。5月15日,因率领巴黎群众示威游行,又遭逮捕,被判刑10年。1851年2月,《祖国报》发表了布朗基在狱中写的《人民要警惕》。他在文中总结了这次革命的经验教训,抨击了资产阶级政府,谴责了路易·勃朗等人的叛徒行径。

1859年布朗基被大赦出狱后,继续进行革命斗争。1861年3月他又被拿破仑第三政府以莫须有的罪名判刑。在狱中,他积极宣传自己的革命主张。1865年他越狱逃至布鲁塞尔,一方面为建立一支纪律严格、团结一致的战斗队伍进行了大量的组织工作;另方面写了许多论述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革命等论文,探讨和宣传自己的革命理论。这些文章后来由他的门徒格朗热编成两卷本《社会批判》一书出版。普法战争爆发后,他于1870年8月12日秘密回到巴黎,为推翻第二帝国先后于1870年8月14日和10月31日两次发动巴黎工人起义,但均遭失败。同年9月初色当失陷,帝国灭亡后,他创办了《祖国在危急中》日报,揭露资产阶级的国防政府,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他在该报上发表的社评,后来由他的门徒卡西米尔·布衣编为《祖国在危急中》一书出版。1871年3月17日,巴黎公社起义前一天,布朗基再次被捕,判终身监禁,公社成立后,曾两次缺席当选为公社委员。1879年6月布朗基获释,其时虽已年迈,但斗志不减当年,又创办了《不要上帝,不要老爷》报,继续宣传革命主张。1881年元旦去世,终年76岁。

布朗基是一位坚韧不拔的革命家,具有对事业的必胜信心和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他在狱中曾度过30多个年头,监禁生活只是使他磨炼得更加坚强。但他主要是个“实干家”,其理论缺乏系统性。他的一般哲学观点是唯物主义的,在社会史观上没有摆脱唯心主义的影响,认为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是教育的普及和人类理性的完善化。但他深信社会历史过程是发展的进步的运动,最后必然通向共产主义。他说:“一切进步都是共产主义的成就”,“共产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他强调阶级斗争,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虚伪性,指出:“如果没有面包,那就没有自由,如果富贵炫耀地并列在贫困的一旁,就没有平等,如果一个女工带着自己饥饿的孩子沿门求乞,那就没有博爱。”他的理想社会是平等共和国,这已不是本来意义上的国家,而是“把劳动从资本的暴政下解放出来的新秩序”。在那里,取消了财产私有制,消灭了剥削压迫、专制和束缚,也没有为人憎恶的政府。他认为“只有用协作制代替个人所有制,才能建立以平等为基础的公平的统治。”他强调平等,但反对平均,说平均不能消灭私有制。他理想的共产主义有高度发展的文化水平,是“文明的最高峰”。他不赞成详尽描绘未来社会的细节,认为对一个革命者来说,摧毁旧制度比设想如何建立新社会更重要。他认为必须在摧毁旧制度的基础上才能建立新社会,坚定地主张武装和组织人民,用革命暴力打倒压迫者,建立革命专政,并通过一系列措施逐步实现共产主义。但是,他的暴力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的阶级行动,而是少数革命家的密谋行动;他的革命专政也不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而是少数革命家的专政。克思对布朗基的革命活动曾给予极大的关怀和高度评价。他说:“我比任何人都更关心那位我一向认为是法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头脑和心脏的人的命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612页)同时,他认为布朗基主义者没超出巴贝夫派的乌托邦共产主义,并对他的宗派主义和冒险主义倾向给予深刻的批评,指出他的弱点和缺点是法国工人阶级还不成熟的反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