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472页(1097字)
【生卒】:前200—前168
【介绍】:
河南洛阳人。西汉前期着名政治思想家、文学家。颇通诸子百家学说,18岁由廷尉吴公推荐、文帝召为博士,一年之内升为太中大夫。敢于议论朝政,揭露时弊,并提出不少改革的建议,遭到大臣权贵的反对和排挤,文帝也逐渐对他冷淡,旋出任长沙王、梁怀王太傅,政治上不得志,忧郁而死。着有《新书》十卷。建国后曾有《贾谊集》出版。
贾谊的思想以儒家孔孟为主干,参杂黄老、刑名之学。他为了总结秦国兴亡的历史经验教训,写下了《过秦论》、《治安策》着名论文。他分析秦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他指出:“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以暴虐为天下始。”(《过秦论》)他认为取天下与治天下不同术,夺取政权要运用暴力,巩固政权则要施仁义。而施行仁政的根本思想,在于重民。他继承了孟子民为贵思想,并有所发挥。他说民治则国安,民为国本。“政府之职守,在图人民之康乐,而君国之安危,一系于民心之向背。”(《大政上》)“自古及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大政上》)君主并不是绝对尊贵,商纣夏桀自谓天子,而灭亡之后,却遭到万民唾骂,便是例证。他将国家的兴衰、存亡、安危都取决于民。用教民、善民,以使民安、民乐,来调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以达到封建统治地位的巩固。至于治术,则兼采黄老。他认为道为政教之本。“本者谓之虚,末者谓之术。”(《道术》)道,指国君清静无为,有道家的味道。术,指化德正治,多半采用儒术。他一面重视教化的作用,“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气乐。”(《汉书》卷四八)另一面他也重视制度的建立,“令君君臣臣上下有差,父子六亲各得其宜。”(《治安策》)就是确立封建等级制度,用以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使国家长治久安。
西汉初年,诸侯王的叛乱不断发生,文帝以为“天下初定”,贾谊看到预伏着威胁中央政权巩固的危机,说:“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浸其上,火未及然,国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治安策》)指出了问题的严重性。他提出定经制、定地制的建议。定经制,就是确立严格的等级制度,做到君臣不相冒犯,下不凌上,使上位尊。定地制,即划地定制,规定诸侯王将其封地再分割成小块,分封给诸侯王的子孙。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国土自然缩小,力量也便小了。“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无邪心。”(《治安策》)这样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这一建议对后世起着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