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484页(1032字)

【生卒】:1746—1809

【介绍】:

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江苏常州人。五岁丧父,从小学习勤奋。25岁时,在安徽学政朱筠处当幕僚,35岁时,为陕西巡抚毕沅幕僚。1790年成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纂修官。1792年任贵州学政。1799年任乾隆实录纂修官。他为人廉直,刚正不阿,上书请嘉庆勤政远佞人,得罪拟斩,他谈笑风生,写道“丈夫自言头颅好,须为朝廷吃一刀。”改戍伊犁,遇赦回乡,此后从事着述。着作极多,汇为《洪北江遗集》。他写《征邪教疏》、《吃假将归留别成亲王极言时政启》、《意言》等文章,抨击统治集团的腐败。官吏昏聩糊涂,贪赃枉法,社会冤案丛生,怨声载道。官场上只知营私,根本不问国计民生,对革新有为之士则诬陷中伤,打击迫害,习惯于因循苟且,无所作为,社会风气日益腐败。士大夫为了升官,不择手段,行贿乞怜,丧失国体。官吏贪污成风,而且愈来愈严重,一旦守令满任回乡,搜刮的财宝“连十舸,盈百车,所得未尝不十倍于前也。”(《守令篇》)地方上吏胥势力也很大,“官既欲侵渔其民,未有不假手于吏胥者。……是其权上足以把持官府,中足以威胁士大夫,下足以渔肉里闾。”(《吏胥篇》)他认为农民起义就是在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下逼出来的。他提出人口论。认为人口增长速度一百年增二十倍,而生产的增长一百年不过三倍到五倍,即人口的增长速度为生产增长的速度的五倍、六倍,因此,太平之世发展,也会引起社会的危机。他解剖一家中小地主,房十间,田一顷,生活过得宽裕,一人生三人,父子四人加上媳妇便有八人,子又生孙,孙又娶妇,到曾元孙时,户口比高曾祖时,“已不下五六十倍矣”(《治平篇》),而田和房屋之数不足,人口有余,田和房不足,便产生了矛盾。从乾隆到嘉庆初,物价飞涨,一升米的价格,由以前六七钱涨至三四十钱,一丈布的价格,由以前三四十钱涨至一百钱。“所入者愈微,所出者益广,于是,士农工贾各减其值以求售,布帛粟米又各昂其价以出市,此即终岁勤动,毕生皇皇而自好者,居然有填沟壑之尤,不肖者遂至生攘夺之患矣。”(《生计篇》)当然他也看到土地兼并,游手好闲的寄生者多,赋役繁重,寺庙僧道占据大量土地,剥削农民,都加剧了社会危机。他并没有找出适当的办法解决人口问题,但他提出这一问题,引导人们去思考,便难能可贵了。他对社会危机的深刻观察和对统治集团腐败黑暗的揭露,直接启迪着后来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掀起经世致用的思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