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柳切夫斯基,瓦西里·奥斯波维奇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741页(1226字)
【生卒】:1841—1911
【介绍】: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历史学家。生于奔萨省沃斯克列先斯克村一个神甫家庭。1865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历史语文系。曾在亚历山大军事学院和莫斯科女子大学任教。1879年起任莫斯科大学副教授、教授。1900年当选为俄国科学院院士。历史专着有:《外国人关于莫斯科公国的传说》(1866-1867年),《古俄罗斯的贵族杜马》(1882年);三卷本的《俄国农奴制的起源》(1885年);《俄国等级史》(1886-1887年);《彼得大帝及其谋臣》(1901年);《俄国社会各阶级的历史》(1913年)等。
克柳切夫斯基的代表作是1904-1921年分批出版的五卷本《俄国史教程》。该书根据他在莫斯科大学授课的讲稿整理而成,叙述了俄国历史发展的过程,始自公元9世纪末建立的基辅罗斯,止于沙皇尼古拉一世(1825-1855年在位)统治时期,堪称通史之作,并以取材丰富、文笔生动见长。有些章节描写逼真,是瑰丽多姿的历史画卷。他善于刻画历史人物的性格,把伊凡三世、伊凡雷帝、鲍里斯·戈东诺夫、彼得大帝、叶卡德琳娜二世等帝王描绘得形神兼备,维妙维肖。
他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是在俄国进行资产阶级改革以及改革后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盛行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在政治上,他鼓吹俄国“西方化”和大俄罗斯民族沙文主义,拥护君主立宪制和地方自治。1894年发表过赞美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悼词。1905年参加了制定第一届国家杜马选举条例的彼得戈弗会议,竭力抵制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民主革命。他的史学理论和治学方法,是在继承史学大师索洛维约夫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了的。他认为,历史是一门几乎是无所不包的综合性的学科。研究历史必须博览群书,通晓多种学问,这样才能触类旁通,对历史有透彻的理解。他在很多着作中,都引证了大量的档案材料,为后世的历史编纂学作出了贡献。他经常注意社会史和文化史的研究,强调地理环境、经济生活、人口迁徙、文化传统等因素对历史的影响。他曾对俄国历史上一些重大的问题提出了独特的看法。例如,他说:俄国的军事封建制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因为俄国在不断地进行武力扩张,历代沙皇都把土地分封给功臣和嬖倖,于是形成一个世食其禄的贵族阶级;而俄国领土辽阔,需要分兵戍守各地,这就使军事封建制得以顽强地存在下来。他还说:农民问题是俄国历史上最根本的问题。这也是很有见地的。但是,他认为农奴制是在农民对地主处于债务依附关系的情况下,由于他们双方协商而逐渐形成的,从而,掩盖了农奴制的阶级性质和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此外,他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中局部的和不合乎规律的现象,完全不顾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创造性活动,避而不谈那些规模宏大的人民运动。这些表明他是站在资产阶级自由派的立场歪曲了俄国社会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