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823页(929字)

孔尚任着。传奇剧本。写明末复社名士侯方域,经友人杨友介绍,和秦淮名妓李香君订立婚约。阉党残余阮大铖为了拉拢、收买侯方域,暗中资助李香君妆奁,被香君坚决拒绝。阮即依附权奸士英,对侯、李施加种种迫害。后竟强迫香君嫁于漕抚田仰为妾。香君誓死不从,以头撞地,血溅在侯和她定情时所赠宫扇上。杨龙友就血点画成一枝桃花。南朝覆灭之后,侯、李二人不期相会于栖霞山,怀着亡国之恨,割断情根,双双出家。剧本“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侯、李爱情故事为线索,利用真人真事和大量文献资料,形象而深刻地反映明末黑暗、动荡的社会现实,特别是着重揭露昏王当朝,权奸掌柄,文争于内,武哄于外的腐败政治。

剧中人物侯方域,是复社政治集团中的代表人物,在与祸国殃民的佞臣逆党的斗争中,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民的意愿,因此有其进步的一面。但由于其阶级地位,侯方域的斗争性远不如香君、柳老那样坚决、鲜明,在很多方面都暴露出他软弱的一面,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在阮大铖的利诱下,他在政治上动摇、妥协。作者对他丧失民族气节和立场,未加批判,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剧中的柳敬亭、苏昆生是两个勇敢、侠义、节操高尚的民间艺人。他们有明确的是非观念,鲜明的政治态度,在反阉党的斗争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民族英雄史可法,忠贞正直,率三千子弟兵坚守扬州,当清兵突破扬州后,三千士兵都阵亡,他也沉江而死,表现了为国牺牲的精神。

《桃花扇》运用了中国传统的笔法,歌颂了李香君的坚贞不屈,赞扬了柳敬亭、苏昆生的侠义豪爽和史可法的英勇杀敌,对杨龙友则肯定他倾向复社的一面,否定他对阉党帮闲的一面。对侯方域为了一点聘礼而出现的动摇,作者通过李香君的嘴给予批判。但对主要的民族压迫,作者却站在歌颂清王朝的立场上给予维护。

在结构上《桃花扇》有所创新,全剧严整别致,具有独特风格。在全部结构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物是老赞礼,通过老赞礼把整个戏剧连贯起来,并随时指点,引导人们去认识历史、认识生活,这个人物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自己思想性格的体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