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费多尔·米哈伊洛维奇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880页(934字)

【生卒】:1821—1881

【介绍】:

俄国作家。1821年11月11日生于莫斯科一个医生家庭。1838年进入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学习。毕业后不久就专门从事文学工作。

1846年小说《穷人》问世,使他有了名气,得到了涅克拉索夫和别林斯基的热情赞赏。他的作品主要描写穷人的悲惨遭遇。

1847年他参加了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秘密活动,于1849年被沙皇政府逮捕并判处死刑。临刑前被改判为到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刑满后留在西伯利亚服兵役。1859年才被允许回到彼得堡。先后9年的苦役和军营生活使他的精神受到严重刺激,患上了癫癎病。此后,这种病折磨了他一生,最后导致他过早逝世。作者以自己亲身经历为基础写成的小说《死屋手记》(1861-1862)描述了苦役犯们遭受的种种骇人听闻的屈辱,深刻揭露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残暴。

60年代,陀思妥耶夫斯基到国外旅行,在法国和英国到处看到的仍然是贫民百姓的穷困和苦难。

1861年,他写完长篇小说《被欺凌与被侮辱的》。小说写的是“小人物”的遭遇。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方面通过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惨剧,尖锐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发展所引起的社会矛盾,一方面又宣扬了“逆来顺受”的忍耐精神。1866年问世的长篇小说《罪与罚》给作家带来了世界声誉。这部小说描写了资本主义发展下犯罪所引起的道德后果,揭示了金钱对人有毁灭性的影响。继《罪与罚》之后,又相继发表了《白痴》(1869)、《卡拉佐夫兄弟》(1879-1880)等有影响的作品。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贫困,负债累累,精神上痛苦不堪,又受癫癎病折磨,因而他常常陷入绝望的境地。他的小说充满哲理,但又充满矛盾。他一方面同情人民的苦难,暴露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另一方面却不相信革命,宣扬基督受难的精神,提倡“忍耐”、“顺从”等宗教观念。

1881年2月9日在彼得堡病逝。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