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尔尼雪夫斯基,尼古拉·加甫里洛维奇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881页(919字)
【生卒】:1828—1889
【介绍】: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文学批评家、作家、哲学家。1828年7月24日生于萨拉托夫城一个神父家庭。1846年进入彼得堡大学语文历史系,研究了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1853年开始为《祖国纪事》杂志撰稿,并经涅克拉索夫介绍加入《现代人》杂志编辑部,曾担任该杂志主编。他利用这一阵地积极开展宣传鼓动工作,号召人民用革命手段消灭农奴制度,猛烈抨击资产阶级自由派欺骗人民的言论和行动。
1862年,《现代人》杂志被勒令停刊,车尔尼雪夫斯基被逮捕。沙皇政府采取伪造证据等手段,将他判处假死刑、服苦役、终身流放等等,对他进行了长达21年的摧残和折磨。在此期间,沙皇政府曾多次引诱他呈请赦免,但他宁死不屈,表现了革命者的英雄气概。被监禁在彼得保罗要塞期间,他创作了长篇小说《怎么办?》(1862-1863)。小说塑造了有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平民知识分子拉赫美托夫、薇拉等“新人”形象,他们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反抗农奴制旧社会。1883年,车尔尼雪夫斯基终于被赦免,被允许从西伯利亚迁移到阿斯特拉罕。1889年6月,被允许返回故乡萨拉托夫。他因备受折磨,健康日益恶化,于同年10月逝世。
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俄国60年代革命民主主义运动的领袖和思想鼓舞者。在哲学方面,他认为:认识的源泉是对人们的感官发生作用的客观世界,实践是一切理论的试金石,驳斥了康德的不可知论。但是他把自己的唯物主义称为人本唯物主义,而没有上升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水平。在美学方面,他坚持和捍卫文学中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的原则。在文学批评方面,他从革命民主主义和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总结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形成和发展的丰富经验,进一步加强了文学与解放运动的联系。他的主要着作有《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1885)、《俄国文学果戈里时期概观》(1855-1856)、《对反对公社所有制的哲学偏见的批判》(1858)、《资本与劳动》(1859)、《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理》(1860)等。